尋求正面支持💪🏻

你可主動尋求所有你所需要的正面感覺,包括被愛、被讚美、被關心、被重視、被需要、被認同、被肯定、被欣賞……。在每一個受傷害的感覺背後,其實是你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我們被誤解時生氣與難過,其實是渴望被了解、被認同;我們被忽視、冷漠對待而難過時,事實上是需要被重視、被珍惜。所以每次你宣洩了負面的情緒之後,請努力覺知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為這個需要負起責任。

能夠滿足我們需求的人,因人與關係的不同,分量也不同,如你最渴望的是另一半或父母的認同,他們的認同帶給你的溫暖💓,可以抵得上十個人對你的認同;某個人對你輕聲讚美,也許可以超過十個人或一百個人的掌聲和喝采;某個人給予你一個溫柔的眼神或輕柔撫觸,也許超過燦爛奪目的舞台和眾人推崇的眼神。同樣的,即使是這些我們最需要從他們身邊得到正面回饋與感覺的人,他們不同的表達方式,也會使這份支持的感覺有天壤之別。

如何避免失望與挫敗感

有人看清楚自己的需求之後,就立刻去找他覺得最需要支持與滋潤的那個人,渴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最高品質的滿足,卻往往為自己帶來更大的挫敗感。因為過去我們與對方的互動模式已有了一些成見,尤其關係愈深、互動經驗愈長,成見與既定習慣也愈深。當你突然領悟了,你需要這樣的支持、保護與回饋,就期待對方豐富你、滿足你的需要,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

清楚自己的需要,與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兩回事。有一些人還不自覺地處於嬰兒症候群,也就是沒有延遲滿足需要的能力。當嬰兒餓了,這個需求一產生,就一直哭到奶瓶塞到嘴裡為止。有些人在某一個需要產生時,也會迫不及待地以這個需求的滿足為最高行動準則,所以追求正面支持的同時,延遲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我們要培養的能力🙌🏻。

當我們經歷了內在的衝擊與改變,同時身邊的人可能還留在原來的世界,無論你用語言如何說明你內心的變化,他可能依然無法理解。即使能理解,也是在頭腦的層面,無法與你經歷同樣的衝擊與改變。那份經驗只屬於你,要改變過去那份深沉長遠的互動關係,需要時間漸進,所以要給予身邊的人更多的時間、空間、耐心,不停地讓對方了解你的需要,最好彼此同步成長。

在等待之際、需求尚未能被滿足,你也必須為自己的需求擔負一些責任。去建立其他的支持網,邀請身邊要好的朋友一起來探尋心靈的領域,一起敞開心胸、分享經驗、相互支持,或者參加一些成長團體,結識一些可交心的朋友,這都是你可以為自己尋求正面支持的方法,對維持心靈的健康不可或缺🌟。

第三個要訣是「能力」(Potency),指的是一些生命的品質,是無法強求,是做不來的,也如同開花、達成的過程,需要點點滴滴地去培養、去修行。能力與知識有非常大的不同,知識可以透過教育而來,能力是由學習而來;知識可以由他人來傳遞,而能力不行,必須在生活中去經驗、累積,成為你自己身體與生命裡的智慧。

經驗與實踐的智慧

如同學走鋼索,你無法透過世界鋼索大王所寫的「如何走鋼索」的書,就學會其中技巧,你必須透過不停練習,不停在鋼索上練習,慢慢加高高度,讓身體熟悉每一種感覺,總有一天你會學會走鋼索;學開車又何嘗不是如此?你無法透過一本書教你右腳要用幾公斤力量,換檔如何換,方向盤多少度,學開車唯一的方式也是要在開車時學習;學語言也是如此,要學會英文最快的方法就是從說英文中學習📖。

 

智慧話語摘錄自《重塑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