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你是否渴望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卻無法絕決地捨棄舒適、熟悉而安全的一切?你是否有著無法忽視的夢想,卻被自己的慣性綁住,不知道怎麼實現它?
古諺是云:「恐懼敲了門,愛開門回應,居然沒人在。」當我們在恐懼裡,就沒有空間容納愛,當我們在愛裡,就沒有空間容納恐懼。如果你的內在極端動盪,信任這些感覺,相信它們包含某種神性指引,生命之流會帶領我們朝我們崇高的理想。
啟發無數人如何活出自我的美國自我賦能之父──偉恩、戴爾博士,面對恐懼時,也曾無止盡地去想像不好的結果,好在恩師的提點讓他看清自己的本質,從此打開他更寬廣的道路。
夢想v.s.舒適圈
過去,我享受在底特律一所極好的高中擔任輔導老師,偶爾扮演代理校長的角色。我的薪資令人滿意,晚間和週末還能指導駕駛訓練課程,藉此增加收入。拿到博士學位所需要的條件全部完備了,我能輕而易舉地留在底特律,有大好前程等著我。
一九七一年,我與兩家大型學校面談後,分別拿到威斯康辛州一所大學和紐約的聖約翰大學的教職。美國大學的職缺越來越少,而我很確定自己想在大學教書,但我卻相當掙扎──在底特律,一切順心得意,為什麼要離鄉背井、舉家遷徙、只為了不知道會不會更好的未來呢?
越來越混亂時在有個聲音指引我,要我去找米德莉.彼德斯博士談談。她在我讀博士的時候給了我許多幫助。對我而言,她就像母親兼嚮導。米莉聽我說完後,問了我:「偉恩,你能自己一個人住嗎?如何阻止你去代表最大挑戰的那邊?那是你向來的做法。這是你的召喚—你為什麼要跟自己的最高自我交戰呢?」
我瞬間領悟到,讓我為難的唯一理由,是因為我讓恐懼占據自己的內在世界。在內心裡,我向來知道且申明:我是老師。我愛當教授,甚至還沒有面談之前,我就知道自己會得到那個教授職位。但我開始在頭腦裡將熟悉的一切拋在身後可能帶來的結果災難化。我曾寫過一篇我稱之為「未知的恐懼」〈The Fear of the Unknown〉的文章,而此時此地,我正活出那份恐懼,而非信任當我想像自己是紐約的大學教授時經驗到的愛的感覺。
米莉提醒我,我熱愛有所挑戰,我才領悟到,那正是紐約在我心中的象徵。兩個月後,我們全家住在紐約。我在全國最大城市裡的教育輔導和諮商學系教暑期班的碩士生。我很高興擁有自己的辦公室、滿滿的課表、還有自己的停車位!將我所知道的唯一生活拋在身後,一直是我人生的挑戰之一,我已步入未知,而我很高興自己終於鼓起勇氣,將熟悉的一切拋在身後。一切是如此陌生—交通、習俗、口音、所有一切的匆忙、匆忙、再匆忙—但我很平靜,而且知道我能在這裡成功。
放下恐懼,留下的就是愛
恐懼是一種心智鍛煉,是存放在潛意識心靈裡的慣性回應。一旦放下恐懼,留下的就是愛。當猶豫和疑慮出現時,我會提醒自己,焦慮是一種情緒的回應,因此,它一定是源自於愛或恐懼;既然愛不會帶來壓力,那麼勢必是恐懼在發揮作用。只要去到內在一個有愛的地方,猶豫便迎刃而解。
我一直用這份智慧幫我做人生的重大決定──讓自己安靜下來,針對該課題靜心,愛的指引就會出現。
───摘自《看見神性生命的奇蹟》生命潛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