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塑造形體

我們的感覺決定了我們是一個緊張、受限的人,或是一個輕鬆、開放的人,而這些個性也反過來影響肌肉的形狀和身體的結構。有的人肌肉緊繃,有的人肌肉鬆軟;有些人肌肉發達,有些人卻瘦弱不堪;有些人的關節活動自如,有些人的關節僵硬疼痛──這些都反映出我們的情感發展歷史。艾希莉.蒙太奇博士(Ashley Montague)在《愛的接觸》(Touching)一書中提到,如果小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愛,沒有受到觸摸、愛撫,或沒有人和他溝通,可能會真的停止生長。她在一個孩子的X光片上看出骨頭成長緩慢或停止的階段,正好符合他被孤立或寂寞的時期。

如果沒有獲得安全感和愛的保證,一個人的身體就有可能停止生長。肯恩.戴特沃德(Ken Dytchwald)在《身心合一》(Bodymind)一書中指出:「我終於體認情感的經驗、心靈上的選擇以及個人態度與形象,不但會影響人體機能的運作,更大大影響了人體的形狀和結構。」

我們的自我形象

我們的自我形象通常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也就是在孩童時期透過無意識的訊息逐漸成形。很少有人是在一個完全不受拘束、鼓勵自由表達內心感受的環境下長大的;大部分的人從小就開始學習壓抑自己的感受,以便成為守規矩、聽話的孩子。壓抑心裡的感受可能導致一個人自尊低落,或是對於性、金錢或權力產生強烈的追求欲望,這些情況都可能嚴重危害健康。美國的治療師卡洛琳.梅斯(Caroline Myss)說:「我們的自傳反倒成了我們的生態歷程。」

心臟科醫師迪恩.歐尼希(Dean Ornish)注意到,許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都會回來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手術,相關研究發現,高達百分之五十的病人在五年內就必須回來,因為做過繞道手術的動脈又堵住了。歐尼希醫師說:

「真正的問題值得深究,不單是長期壓力與心臟病之間的因果關連而已……這些病人覺得沒有人會主動愛他們,他們只有利用世俗的東西才能買到愛(金錢、權力、名聲、有形的財產等等)。

當然,他們的情況只會比以前更糟。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的伴侶、孩子、父母或生命中的其他人,對我們的健康來說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你可以注意到當你生氣的時候,你的心跳開始加速,胃部緊縮,臉漲得通紅,或者肌肉開始緊繃。如果這些感覺沒有加以處理,那麼為了掩蓋更深層的痛苦,就可能導致藥物、酒精、食物或權勢上癮;或者頭痛、發生意外、免疫系統衰退;或者一個人利用或虐待他人,甚至充滿暴力。

他人的愛與支持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我欣賞和自我價值,更能讓我們培養出應付各種困境的能力。沒有人關愛的嬰兒可能會出現骨骼生長遲緩或其他生理問題,而那些常常受到愛撫或按摩的嬰兒,成長情況則比較良好。人類是社會的動物,我們需要彼此的陪伴,需要被他人觸摸,需要被愛、被關懷、被他人所需要,就如同我們必須去愛別人、關懷別人一樣。這些需求不只讓我們得到很好的感受,更是我們存活的必要條件。美國俄亥俄大學曾進行一項實驗,研究飲食對心臟病的影響。研究人員以高膽固醇的食物餵食兔子,導致兔子的動脈出現高比例的阻塞情形,但是有一組兔子的症狀比其他受試組少百分之六十,這一組的實驗者在餵食兔子之前會先把他們抱起來撫摸一番。

 

智慧話語摘錄自《身心調癒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