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照料你的心智
重新為健康下定義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必須過著一種慣性的表裡不一的生活。如果你日復一日地口是心非、在討厭的事物面前卑躬曲膝,對只會讓你不幸的事物心悅誠服,那麼你的健康勢必會受影響。神經系統並非只是虛構之物,它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而我們的靈魂也存在於我們內,就像牙齒在嘴巴裡一樣;不可能一直被侵犯,而永遠相安無事。 ――鮑里斯.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
在研究了安慰劑和反安慰劑效應之後,我可以非常安心地說,身體天生就有自我修復的能力,而正向信念、關懷照料及其所引發的放鬆效應,為身體準備好了自癒的條件。但單單正向信念和關懷照料,真的就能帶來那麼高的治癒率?我暗自懷疑並沒有這麼單純。相信自己可以康復並找到一位優秀醫生,卻被同居人劈腿、虐待的女子會怎樣?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而且是從事必須出賣誠信才能糊口的工作的病人又會如何?另有一人既抽菸又喝酒、大魚大肉,卻活到一百歲,因為他的人生充滿了愛、活力和目標,所以他不願離開人世,這又怎麼說呢?我不禁偷偷猜想,我們對於理想的健康,一定還有許多不懂的地方。
舉健康狂為例,當一個人謹慎地遵行各種「正確」的健康習慣(例如:吃有機蔬菜;少吃肉、乳製品、麩質及加工食品;每天運動;提高睡眠品質;避免上癮;去看功能性醫學的醫生,好讓身體的生化達到最佳狀態等等),我們應該可以期待他們會活得長壽,過著富足的生活,並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於睡夢中安詳去世,對吧?那麼為何很多健康狂的身體比那些大啖烤肉、狂飲啤酒、每天只睡五小時、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還差呢?如果健康狂跟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一樣容易生病,那我不得不認為,我們對建構一個健康生活型態的定義可能有誤,當然這類的健康習慣也是理想健康生活的一大要素。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健康狂,我喝蔬菜汁、吃維他命、每天健走和做瑜伽、睡得好、看功能性醫學的醫生,並且儘量避免會傷害我的毒素。
然而我相信,疾病的生理及生化部分—也就是可以透過實驗室檢驗出來、從放射線研究中判讀出來、在顯微鏡底下解析出來,以及能受惠於飲食、運動、避免毒素及功能性醫學之正面功效的部分—只是等式中的一部分而已,但說真的,這是很大的一部分,不過畢竟並非全貌。我醫治病人的經驗(加上我自己個人的經驗,這部分我會在第九章深入說明)讓我相信,不管病人是生病還是健康,不管他們想要醫好自己還是繼續生病,真正的關鍵或許不在於病人所做的任何﹁有益於健康﹂的事情,而在於他們人生中其他方面的狀態。
在職訓練
我對身體是如何康復以及生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變得更加清楚,是我在馬林郡的一家整合醫療中心任職之時。離開傳統醫學的崗位後,我就加入了一個由醫生及其他醫療從業者組成的可愛醫療團隊,致力於協助病人增強健康。我很慶幸能夠給我的新病人整整一小時的看診時間,這也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真正導致我的病人生病的原因,以及真正讓他們健康的因素是什麼,有別於我以前執業的經驗。加入這個新的醫療團隊後,我的新病人讓我深感敬畏,他們是我有幸遇見過最有健康意識的人。很多來到此醫療中心的人,都是每天喝蔬菜汁、吃素、有個人健身教練、每天睡八小時、每天早上吃一大把維他命和其他營養品、花大錢看另類醫學治療師,並認真遵從醫囑。這套養生方法對一些人帶來了非常棒的效果,他們膚色閃亮、身材曼妙、生命力旺盛、十分健康。也有些人卻病到不行,令我大惑不解!以我在醫學院所學到的一切來看,這些人應該非常健康才對。那麼為何這麼多﹁健康﹂的病人卻受病痛所苦呢?在幫助這些病人的過程中,我為他們做了一大堆檢查,還包括了傳統醫生通常不會做的專門檢驗,而有時會檢測出某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在對治之後,正好完全解除了病人的症狀,這些病人還以為我有超能力呢!
舉例來說,一個簡單的荷爾蒙補充療法,就能翻轉他們的生活。我對這群過著健康生活卻有一大堆毛病的人,經常還是檢查不出什麼異狀,最後只能聳聳肩。對於這些病人為何感覺不舒服,我找不出生化方面的解釋,覺得自己這個治療師做得很失敗,在內心深處,又知道這不是我的錯;我並沒有漏做了某個重要的檢查,也沒有未將病人轉介給正確的專門科醫生,答案不在這裡。在這個療癒拼圖中還有一大塊沒找到,我毫無頭緒。這個時候,我真的很好奇,真的很想找出這些﹁健康﹂的人會生病的原因。這回我不再把焦點放在健康習慣、過去的病史及其他一般會問的問題,而開始請病人告訴我他們的生活。由於我們有一小時的充裕時間,我可以坐下來好好聆聽,而他們所告訴我的事,改變了我對整個健康概念的看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讓我想到要去改變我的病人資料表。資料表上的問題不再局限於我在醫學院所學到的關於病人的病史、曾經歷過的手術、家族史、藥物治療以及用藥史,我還加了一大堆跟病人生活有關的問題,而所獲得的回答則讓我非常驚訝。前所未有的病人資料表我開始深入挖掘病人的個人生活,我問的問題大部分的醫生連想都沒有想到。是否有什麼事讓你無法成為最真實、最有活力的你?如果有,是什麼阻礙了你?你最愛及最讚賞自己的是哪個部分?你的人生有何缺憾?你最欣賞自己人生的哪個部分?你是否正在談戀愛?如果是的話,你快樂嗎?如果不是的話,你希望自己談戀愛嗎?你能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嗎?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了嗎?不管有無伴侶,你感覺獲得性滿足嗎?你能夠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嗎?如果能,是透過什麼方式?如果不能,你是否感覺創造力受阻,彷彿內心有什麼東西渴望跑出來?你感覺財務健全,還是覺得經濟壓力很大?
如果仙女顯靈要讓你改變生命中的一件事,你希望是哪件事?你正在遵循的哪項規定,是你很想打破的?
我發現,通常病人的回答比實驗室的檢驗、醫療記錄或X光檢查,更容易讓我找出他們生病的原因。病情的診斷根本一清二楚,但我以前卻因為沒有問對問題,而視而不見。我慢慢明白,這些病人之所以不健康,並不是因為基因有問題、不良的健康習慣或是很倒楣,而是因為他們的孤單感痛入心扉,或處於痛苦的關係中,或工作壓力沉重,或面對艱難的財務問題卻束手無策,或極度沮喪。當我在病人資料表上問「你的人生有何缺憾?」時,大部分的病人都寫了一長串;而當我面對面問病人這個問題時,大部分病人都潸然淚下。某些事就在吃素、運動或維他命之外默默進行著。另一方面,我也有一些病人吃得很隨便、鮮少運動、常忘了補充營養品,但卻似乎非常健康。當我看他們的病人資料表時,發現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愛、樂趣、有意義的工作、經濟富足,能有創造性的表達、性生活愉悅、心靈有寄託,並具有其他跟生病的健康狂不一樣的特徵。基本上,他們活得很快樂,而且即使他們沒有好好照顧身體,身體依然呈現健康狀態。
就在此時,我開始問我的病人兩個根本問題:「你認為你的疾病根源可能是什麼?」和最重要的:「你需要做什麼,才能讓你的身體療癒?」最早開始提出這些問題時,我以為病人會告訴我,他們疾病的根源是荷爾蒙不平衡,或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以為他們會跟我交換他們的治療看法,例如:「我想我會選擇頭薦骨療法而不選擇物理治療。」或是我打算停用降膽固醇藥,我自己要試著改變飲食。
有時候,病人會提出一些他們認為必須提出的調整,像是「我真的需要抗憂鬱劑」、「抗生素應該會有效」、「我必須減個十公斤」或「我真的得讓我的荷爾蒙平衡下」來。結果出乎意料,當我問:「你認為你的疾病根源可能是什麼?」時,病人的回答往往是:「我總是一直付出,直到完全耗盡心力為止」、「我的婚姻生活很痛苦」、「我痛恨我的工作」、「我需要更多自己的時間」、「我很孤單」,每晚都哭著睡著、「我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已經感覺不到上帝的存在」了、「我非常討厭自己,連鏡子都不敢照」、「我不想面對現實」、「我不能原諒自己所做的事」、「我活在謊言中,覺得自己很虛假」。
當我問:「需要做什麼你的身體才能療癒時?」,病人的回答震撼了我:「我一定要辭掉工作」、「該是向我父母坦誠出櫃的時候了」、「我必須離婚」、「我需要請一個保姆」、「我太寂寞了,必須多交朋友」、「我必須每天打坐冥想」、「我必須告訴丈夫我有外遇」、「我必須原諒自己」、「我必須愛自己」、「我必須停止再這麼悲觀了」。哇!很多病人就是還沒準備好聽從直覺去做身體需要做的事,但我這群英勇的病人,卻懂得聆聽內在細微的聲音,並能做出巨大的改變。有些人辭掉工作、有些人離婚、有些人搬到另一個城市、有些人終於去追尋長久以來一直被壓抑的夢想。
這些病人所達成的結果很令人驚訝,有時候,一大長串的毛病就消失了,而且通常是迅速消失。有許多病人在醫藥治療了好幾年始終無效之後,竟開始痊癒了。我感到不可思議。
自癒的實例
瑪拉是典型的馬林郡居民,她吃素、爬山健行、做瑜伽、完成鐵人三項、吃一大堆自然療法醫生開給她的營養補充品、避免菸酒,也不使用任何違法藥物。
她的病歷有厚厚一疊,還患了四種不同的慢性病症。瑪拉聽朋友說我的醫治方式並不是一般的醫療方式,所以跟我預約好時間,想看看我有沒有辦法找出她在做了所有的保健工夫後,卻依然生病的原因。看了瑪拉在病人資料表上所回答的個人生活後,我發現瑪拉很痛苦,她的婚姻帶給她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而且已經兩年沒有性生活了。她感覺創造力受阻,因為她丈夫不支持她的藝術發展,而且她的工作太忙,又要接受鐵人三項的訓練,也抽不出時間畫畫。此外,她還得照顧住在家中生病老邁的母親,身心疲憊。
看完瑪拉的資料表後,我知道她若不開始療癒她生活的其他部分,她的身體永遠不會痊癒。有這麼多負面情緒充斥在她腦中,還有那些壓力荷爾蒙在她體內運作,再多的素食、營養品、運動或藥物,都抵銷不了長期壓力反應給身體帶來的傷害。跟瑪拉分享我認為她生病的真正原因後,我就問了她那個重要的問題:「你需要做什麼才能讓你的身體療癒?」瑪拉說:「我必須搬到聖塔菲」。「為什麼要搬到聖塔菲?」—我問。
瑪拉說:「我在聖塔菲有一間度假別墅,每次去到那裡,我所有的症狀就消失無蹤了」。或許這個現象是有醫學根據的;或許她體內的化學物質對米爾谷家中的某個東西敏感;又或許她對只生長在灣區而沒生長在聖塔菲的某個東西過敏;也或許氣象、食物或其他環境因素能夠解釋如此戲劇性的轉變。我懷疑,所以我鼓勵瑪拉聽從她身體和直覺的智慧。一年後,我接到瑪拉來電,告訴我她已經搬到聖塔菲了。為了遷居,她賣掉她的公司,並且幫她母親安置在靠近聖塔菲的一個很棒的退休社區,每個週末都能過去探。她也跟丈夫離婚了,而且一到聖塔菲就立刻去藝術學校註冊,還交了一個新男友,也認識了一群藝術家朋友,她非常喜歡到聖塔菲郊外的山裡健行、騎自行車及滑雪。最重要的是,她告訴我,彷彿像是變魔術一樣,在她搬去三個月內,她所有的症你的生活型態如何影響你的身體瑪拉不是靠著藥物、營養品或手術來回復健康的,而是藉由降低生活壓力、放鬆身心、實現夢想、找到愛情,而在去除有害的壓力荷爾蒙之同時,讓身體充滿了促進健康的荷爾蒙。
不只是瑪拉,我在好多病人身上都看到同樣的轉變,最後我終於了解,醫療機構只注重病人身體的生化反應,無視於病人的心理健康,這反而嚴重地傷害了病人。與馬林郡病人的經驗推動我進入下一階段的研究:促進健康和長壽的因素是什麼?抱著跟當初一頭栽進心智治癒身體之研究同樣的熱情,我又回到醫學文獻,去尋找在我所受的醫學訓練的那些傳統保健習慣之外,還有什麼因素透過心理健康影響了身體健康。我的理論—認為你所選擇的生活型態會造成身體的生理變化—再擴及到你的人際互動和職場生活、你有多大的創造自由、你是否有心靈寄託、你的金錢關係,以及你快不快樂。一個選擇健康快樂人生的人,例如找到一位愛你、支持你的人生夥伴、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良好、擁有熱愛的工作、過著積極進取的人生,能夠擴大放鬆反應,抑狀都消失了。制壓力反應,而促進健康。
大家隱隱約約都知道,壓力對我們是不好的,但在初步研究之後,我現在更清楚了解內心感受到的壓力和身體崩壞的關係。我觀察到像是寂寞、工作挫折、對過去創傷的憤怒、擔憂金錢問題和恐懼等情緒壓力,最終可能會導致疾病。有其他科學家研究過這些關聯嗎?有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良好的人際關係可帶來健康,或工作壓力可能導致疾病的這個觀點?該是重回醫學期刊的時候了。我設定了一個目標,要來證明你人生的各個面向都會影響你的心理健康,進而影響你的身體健康。我預測,為了過一個有活力的人生、預防生病或增強疾病復元的機率,你必須做到下列事項:
1 有健全的人際關係:包括有良好凝聚力的家人、朋友、愛人和同事。
2 每天過著健康而有意義的生活:不管你是出外工作還是在家工作。
3 過著健康而能充分表達創造力的生活:讓你的靈魂能唱自己的歌。
4 有健康的屬靈生活:包括與神聖力量連結的歸屬感。
5 有健康的性生活:能讓你自由表達你的情慾自我並探索性幻想。
6 有健全的財務生活:沒有過度的財務壓力,才能滿足你身體的基本需求。
7 住在健康的環境中:遠離毒害、天然災害、輻射及其他威脅身體健康之因素的危害。
8 健康的心理和情緒:樂觀、快樂,沒有恐懼、焦慮、抑鬱及其他心理疾患。
9 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充分的營養、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不健康的成癮。
我所發現的科學證據足以證明我的理論是對的。你各個面向的生活—人際關係、工作、創造力的表達、屬靈生活、性生活等等—足以帶給你壓力,或者讓你放鬆。健康的人際關係會引發身體的放鬆反應,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則會啟動壓力反應。健康的屬靈生活會帶來正面的情緒,例如喜悅、希望以及合一的感覺,放鬆反應也就隨之啟動;反之,不健康的屬靈生活,也就是感覺被你的心靈社群所評斷、害怕被有報復性的神懲罰,或是擔心會有像是下地獄之類的負面後果等,都會引發壓力反應。單單只處理身體而不考慮心理健康是不夠的;只鼓吹身體健康而不重視心理健康是徒勞無功的。除非了解身體其實是我們的人際關係、心靈、職業、性、創造力、財務、環境、心理以及情緒健康的鏡子,否則無法真正療癒自己。事實上,從研究數據顯示(至少在某些案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身體不會提供燃料去滿足我們的生活方式,事實上,身體是我們生活方式的鏡子;身體是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反映。例如,有個骨盆疼痛的病人,只有在那位會辱罵人的獨裁上司走進她的辦公室時才會發作。她去看婦產科醫生,醫生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建議她開刀治療,同時將她轉診到泌尿科,於是她去看了泌尿科醫生,做了膀胱攝影檢查,結果診斷出間質性膀胱炎,但醫生還是建議她去看腸胃科醫生確定一下。然後她又去看了腸胃科醫生,醫生幫她做了直腸鏡檢查,然後給她貼上了「大腸激躁症」的標籤。
從來沒有人跟她討論過,她的疼痛只有在她上司出現在辦公室時才會發生這件事。沒有人想到,或許工作壓力以及與上司的不良關係,在她身上造成了反覆性的壓力反應,而呈現出這些症狀。或許她需要的不是藥物和手術,她真正需要的是換工作,才能醫治她的負面思想,讓她的身體自我修復。
摘自—心靈更勝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