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活紓壓🥱

有時我們的生活充滿問題,是因為害怕平靜會很無聊。媒體大大強化這樣的信念,藉由每一部充滿衝突和問題的電視節目和電影。

關於這點我有親身體會,曾有三個不同公司的電視製作人分別與我接觸,希望我能在實境節目中介紹我的天使工作。不過,在他們為我和家人完成訪談和拍攝後,每位製作人都說同樣的話:「你的生活太平靜了。沒有問題和爭吵的話,沒有人會看這個節目。平靜太無聊了。」有位製作人甚至要求我們假裝爭吵,但是我們拒絕了。如果製作人這麼想,也難怪電視和電影中有這麼多暴力!

為什麼我們會將問題和娛樂連結起來?其實,這是因為壓力化學物質,例如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組織胺,讓人上癮。壓力帶來讓人心跳加速的刺激,讓我們覺得自己活著⋯⋯至少是片刻,直到後來能量開始墜落—就像糖分帶來的興奮感之後就是能量消退。請記得,研究顯示,即使只是觀看充滿壓力的情境發生在別人身上,例如戲劇化的電視節目或電影,也會讓我們體內的壓力化學物質濃度升高。

壓力帶來讓人心跳加速的刺激,讓我們覺得自己活著……至少一瞬間是如此,直到後來能量開始墜落,就像糖分帶來的興奮感之後就是能量消退😥。

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組織胺帶給我們能量提升、高昂意識、心跳加速的刺激感。問題是,這些身體反應具有如此的毒性,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與成癮。如果這樣還不夠,皮質醇還會帶給我們無法飽足的飢餓,帶給我們皺紋──也就是說壓力會讓我們看來又老又胖!

皮質醇還會帶給我們無法飽足的飢餓,帶給我們皺紋──也就是說壓力讓我們看來又老又胖!

我們會將問題與刺激畫上等號,也是因為在高度壓力環境(包括學校教室)中成長所受的制約。我們通常會接受自己已經習慣的事物,即使那是不健康的狀況,這是因為那是可以預期而我們也了解的。

身為同時經歷過瘋狂壓力及寧靜且充滿內在和平生活的人,我可以告訴你,較為寧靜的興奮會帶來更多快樂。保持平靜不代表你整天盤腿坐好,並且閉上眼睛來複誦咒語。你可以在投入刺激活動的同時保持平靜。不過,那樣你不會用恐懼或焦慮的緊張能量來逼瘋自己或其他人。

你是否曾經與高度焦慮的人相處?那很不容易,會讓能量耗盡。跟總是覺得最壞的情況會發生的人相處絕對不會愉快。你也不會想成為那樣的人,為你自己好,也為了你身邊的人好。

從自我責怪到自我價值

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愛,假定其他人都會拒絕你,這些都是創傷的症狀。如果你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虐待、忽略或拒絕,情況更是如此。

誤以為自己必定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才應該受到懲罰,這會將創傷怪罪到自己身上。當然,這是虛假且非常可悲的信念。不過,創傷倖存者就是如此組織自己關於痛苦經驗的記憶。

這些感覺可能會導向「後天的無助」,這個心理學詞彙指的是,放棄而且根本不去嘗試,這點我們在第二章曾經簡要提過。後天的無助會造成憂鬱,讓你停止在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你想改變自己的生命,不過一切似乎徒勞無功,因為你懷疑什麼都不會改變。

以下這些程序可能會有幫助:

1. 一次一步:想到要做很多事可能會讓人喘不過氣,不過想著此刻只做一件事就比較好處理。專注於此刻你正在做的事,未來會照顧好自己。

2. 療癒而非羞恥:面對自己的問題是療癒它們的方式之一,不是要因為問題而怪罪自己。這就像剝洋蔥一樣:我們都有自己正在處理的問題,一次處理一個層次。

3. 和診斷保持距離:避免將自己認知成有問題的人。不要說「我就是焦慮」,而採用更抽離的說法「我正感覺焦慮」。「我就是」這樣的說法會將你與症狀畫上等號,這會讓療癒更加困難;同時「我正感覺」的說法代表某種暫時的處境,不代表你的認同。

 

智慧話語摘錄自《不要讓人黯淡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