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是描述佛陀覺悟不久後的事:

當佛陀走在塵埃密布的馬路上時,遇到一位旅行者。

旅行者覺得這位相貌莊嚴的瑜伽士身上散發出一種不凡的靈氣,

於是就問他:「你看起來好特別,你是某種天使還是天人?你看起來不太像人類。」

「不是。」他說。

「那你是某種神明囉?」

「不是。」他說。

「那你是某種巫師或有神通的人嗎?」

「不是。」他答道。

「那你是人嗎?」

「也不是。」

「那你是什麼?」

這時,佛陀回答說:「我是覺者。」

 

「佛陀」這個名詞是指一個覺醒的人。成為佛陀就是成為一個了悟生死的覺者,在這個世界中覺醒,進而獲得解脫和慈悲心。

 

覺醒的智慧永遠在當下等著被發覺

 

修習禪法並不是要我們成為一個佛教徒、冥想者或有靈性的人。它只是在邀請我們實現每個人本有的覺醒能力。

 

坐在禪修的蒲團上,或許能讓我們學習成為更有正念、更能專注於當下、更有慈悲心和更覺醒的人,但這覺察的能力,對,和傾聽你生活周圍的聲音時,也很有幫助。事實上,覺醒,真正地活在當下,正是藝術中的藝術。我們能覺醒到什麼樣的境界?我們要覺醒到佛教徒所謂的「法」中。

 

法,梵文的意思是指宇宙的真理,以及描述它的教義。尋求「法」是很直接的,這個智慧永遠在當下等著被發覺。我們可以覺醒的智慧之法是,當我們放下妄想和回憶,回到當下的現實中,真理就在我們身邊。當我們放下妄念並仔細觀照時,就會看到法的第一個特性:「無常和不確定性」。因此你會知道這個世界是瞬息萬變的。

 

你打坐時心中愈寧靜,就愈能密切觀察,也愈能了解到,你眼前所見到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變化。通常,我們體會到的一切仿佛都很真實,包括我們的個性、周遭的世界、我們的情緒、腦中的思想等等,感覺就像在看著部電影;我們深深地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感覺它是如此真實,即使它其實只是投射在螢幕上的光而已。

 

然而,如果你仔细地檢視你正在看的東西,可能會發現,這個影片其實只是一系列靜止的畫面,一個畫面接續一個畫面不停地播放而已。一個畫面出現時,會有一個短暫的空檔,然後下一個畫面才出現。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它就是如此;我們生活中沒有一樣東西是持久的,同樣的事物也不會維持很久。

就算不是很有經驗的禪修者,也能看見一切萬物随時都在變化。

你有辦法讓任何心理狀態保持一段時間而不改變嗎?你生命中有任何事物始終不變嗎?

 

放下對「不變」的執著

 

這讓我們了解到法的第二個特性:如果我們希望萬物保持不變,並因此執著的話,我們就會失望痛苦。不是因為我們應該受苦──這不是某種專門發明來懲罰我們的東西。這是萬物的本質,如同基本的地心引力一樣。如果我們執著於某些事物,希望它們保持原貌,它仍然不會停止改變。想要抓住「它過去的形式」只會引起痛苦和失望,因為人生就像一條河,所有的一切都在改變中。

 

所以,當我們開始了解萬物無常、執著會造成痛苦的自然定律時,我們也能意識到,一定還有別種生活方式──安定地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輕鬆看待難以預料的事物。

 

得失、榮辱、苦樂只是人生之舞的一部分,只要我們生而為人,就免不了會遇到這些事情。禪修教我們如何放下。放下並不表示完全不在乎,而是表示以一種有彈性和智慧的方式去關心這些事。

 

──摘自《初學者的內觀禪修》生命潛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