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的生活充滿問題,是因為害怕平靜會很無聊。媒體藉由充滿衝突和問題的電視節目和電影,大大強化了這樣的信念。

 

為什麼我們會將問題和娛樂連結起來?其實,這是因為壓力化學物質,例如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組織胺,讓人上癮。壓力帶來讓人心跳加速的刺激,讓我們覺得自己活著……至少是片刻,直到後來能量開始墜落—─就像糖分帶來的興奮感之後就是能量消退。請記得,研究顯示,即使只是觀看充滿壓力的情境發生在別人身上,例如戲劇化的電視節目或電影,也會讓我們體內的壓力化學物質濃度升高。

 

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組織胺帶給我們能量提升、高昂意識、心跳加速的刺激感。問題是,這些身體反應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與成癮,皮質醇甚至還會帶給我們無法飽足的飢餓和皺紋──也就是說,會讓我們變得看來又老又胖!

 

我們會將問題等同於刺激,也是因為在高度壓力環境(包括學校教室)中成長所受的制約。我們通常會接受自己已經習慣的事物,即使那是不健康的狀況,這是因為那是可以預期而我們也了解的。

 

保持平靜不代表你整天盤腿坐好並且閉上眼睛來複誦咒語,你可以在投入刺激活動的同時保持平靜。寧靜中的興奮會帶來更多快樂,那樣你才能享受快感,而非在恐懼或焦慮的緊張能量逼瘋自己或其他人。

 

從自我責怪到自我價值

 

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愛,假定其他人都會拒絕你,這些都是創傷的症狀。如果你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虐待、忽略或拒絕,情況更是如此。

 

誤以為自己必定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才應該受到懲罰,這會將創傷怪罪到自己身上。當然,這是虛假且非常可悲的信念。不過,創傷倖存者就是如此組織自己關於痛苦經驗的記憶。

 

這些感覺可能會導向「後天的無助」,這個心理學詞彙指的是,放棄而且根本不去嘗試。後天的無助會造成憂鬱,讓你停止在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你想改變自己的生命,不過一切似乎徒勞無功,因為你懷疑什麼都不會改變。

以下這些程序可能會有幫助:

 

●  一次一步:想到要做很多事可能會讓人喘不過氣,不過想著此刻只做一件事就比較好處理。專注於此刻你正在做的事,未來會照顧好自己。

●  療癒而非羞恥:面對自己的問題是療癒它們的方式之一,不是要因為問題而怪罪自己。這就像剝洋蔥一樣:我們都有自己正在處理的問題,一次處理一個層次。

●  和診斷保持距離:避免將自己認知成有問題的人。不要說「我就是焦慮」,而採用更抽離的說法「我正感覺焦慮」。「我就是」這樣的說法會將你與症狀畫上等號,這會讓療癒更加困難;同時「我正感覺」的說法代表某種暫時的處境,不代表你的身分。

 

從悲觀到樂觀

 

保持悲觀並期待最糟的事發生,這是創傷後症狀的一種。我們用這種錯誤方式來保護自己免於對未來的失望,透過一開始就根本不抱希望、不去嘗試。

 

這是負面循環,因為你若是不嘗試改善自己的處境,那樣什麼都不會改善⋯⋯而且事情非常可能會因為你忽略自己而變得更糟。

 

某些人認為悲觀很酷,彷彿它能帶給你某種疏離、什麼我都不在乎的態度。不過這些「很酷」的悲觀主義者都會落後,而樂觀主義者則會在世間享受樂趣並且成功地探索。

 

要翻轉悲觀需要你對自己、自己的健康和快樂多一絲的在意。想像一株植物,它需要營養、水、陽光以及充滿愛的關懷才能成長。你也是!事實上,照顧居家植物讓你養成照顧生命的健康習慣,這也會逐漸影響你對待自己的方式。

 

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調整或檢視自己的行為模式:

●  你不需要對每件事都樂觀。你可以當個「兼具樂觀/悲觀的人」。正向的願景有助於平衡負面心態。

●  寫下清單(或者在腦中列舉)事情「的確」對你是成功的情況。

●  開始對自己表示感謝並且讚賞自己的成就,無論大小。

●  避開經常是負面的人,因為負面會傳染。

●  與某些有意識在改善自己生活的人交朋友。跟實現自己夢想的人在一起,那麼他們就會帶著你一起前進。擔心他們不想要你在身邊嗎?想清楚:成功的人喜歡傳授並指導其他人,前提是你很善良並且對他們表示感謝。

●  避免攝取鎮靜性的化學物質,例如酒精,因為這會壓抑你對嘗試正向新事物的熱情。

──摘自《不要讓人黯淡你的光》生命潛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