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勇氣

沒有愛,所以才會有恐懼。用愛去做一件事,將恐懼忘卻
因為當你愛得全然,恐懼就會消失。

 

假如你愛得深刻,你將找不到恐懼。恐懼是愛不在時的一個負面現象,這點你要深入地去了解個透徹,如果錯過了,你將永遠不知道恐懼的真面目;它就像是黑暗,表面上看起來存在,說穿了,它只是光的不在,光原本存在,將光移走之後,就剩黑暗在那裡。黑暗並不存在,因此你無法移走黑暗,任你怎麼做就是無法移走黑暗。你不能帶著黑暗,也不能趕走黑暗。假如你想對治黑暗,你該對治的其實是光,因為只有存在的東西你才能與之互動。關掉了光,黑暗就出現,將光打上,黑暗就消失;你是在與光打交道,對於黑暗你並無法做些什麼。恐懼是黑暗,是愛的不存在。你無法對恐懼怎麼樣,你愈想做什麼,恐懼反而加深,因為你發現愈是要做什麼,問題只會愈複雜。假如你與黑暗對抗,你注定吃敗仗;你可以持劍去殺掉黑暗,保證換來的只會是一身筋疲力盡,最後你的頭腦會告訴你:「黑暗實在太厲害了,所以我才會被打敗。」整件事的邏輯就是從這裡出錯的,雖然聽起來絕對合乎邏輯。假如你與黑暗交戰已久,而你怎麼樣都贏不過,怎麼樣都消滅不了它,於是你做了一個結論:「黑暗這個對手十分強大,我無能為力。」這麼說確實很合邏輯,可是事實卻正好相反,無能為力的是黑暗,而不是你。黑暗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你才打不贏它,你要如何打敗一樣不存在的東西?別跟恐懼對抗,不然你只會更加害怕,且導致新的恐懼進入你內在—對恐懼的恐懼。這很危險,因為恐懼是一種「不在」,而對恐懼的恐懼則是對「不在」的恐懼,如此下去你會發瘋!

 

沒有愛,所以才會有恐懼。用愛去做一件事,將恐懼忘卻,當你愛得全然,恐懼就會消失。每當你愛上某個人時,就算只有短短的一瞬間,你在當時有恐懼嗎?在任何一段關係裡,當兩個人處於深深的愛與交融之中,即使只有短暫的片刻,在那當下你找不到一絲恐懼的蹤影,如同燈被點亮的時候,你就看不見黑暗一樣,祕訣即在於:去愛得更多一些。

 

如果,你感覺自己有恐懼,就去愛得更多一些;在愛之中更勇敢些,去冒險,愛得更多一些,而且沒有條件地去愛,因為當你愛得愈多,恐懼就會愈少。而當我說愛的時候,指的是愛全部的四個層面:從性到三摩地。深深地去愛。如果在一個性愛關係中你愛得很深入,那將會解除你身體上很多的恐懼。假如你的身體因為害怕而顫抖,那是對性的恐懼,因為你從來沒有經驗過深刻的性關係,所以身體會顫抖,覺得不自在、不舒服。深深地去愛,一次的性高潮會將身體裡的恐懼驅逐殆盡。當我說性高潮會把恐懼驅逐殆盡,並不是指你會變得英勇,英勇的人只是膽小鬼的另一面。恐懼消失的意思是你既不怯懦也不英勇,這兩者是恐懼的一體兩面。看看你們所謂的勇士:你會發現在內心深處他們是害怕的,他們只是用盔甲將自己武裝起來。英勇並不是無懼,它是在完善保護下的恐懼。當恐懼消失時,你成為無所畏懼的人;無所畏懼之人從不加諸恐懼在任何人身上,也不容許別人加諸恐懼在他身上。

 

深刻的性高潮會給身體一種回到家的感受,身體變得健康,因為會覺得更完整。接下來第二步是愛,去愛人—沒有任何條件地。如果你頭腦裡有些條件,你一輩子也無法去愛,因為條件將成為阻礙。愛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還要有條件才能愛?愛為你帶來那麼多的助益,你覺得如此幸福。無條件地去愛,別要求任何回報,要是你明白,光是愛人就能使你在無懼中成長,你將會純粹為了愛的喜悅而去愛。

 

人們通常因為他們的條件能被滿足才愛,他們說:「你該像如此這般,不然我不愛你。」母親對小孩說:「只要你乖,我就愛你。」太太對先生說:「你必須要這樣子,我才愛你。」每個人都在談條件,於是愛消失了。愛發生時,部分的自由也發生了。愛是無際的天空!你不能將它硬塞進一個狹小、受限的空間裡。就好比原本你讓家裡面流動著新鮮空氣,接著你關起每一處的門窗,很快地,空氣變悶了,一切變得令人窒息、污濁。這一直是所有人類的大問題。當你剛墜入愛河時,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因為那時你們沒有要求對方什麼,兩個人不帶任何條件地朝彼此靠近。等到你們定下來之後,你們開始視對方為理所當然,期望就出來了:「你應該要像這樣,你應該表現得像那樣,這樣我才愛你。」好像愛還可以讓你討價還價似的。當你沒有出於全部的心在愛時,你的愛便成了一項廉價品。你迫使別人為你做某件事,唯有這樣你才愛,不然你就背叛你的愛;你等於把你的愛當成一種懲罰或是脅迫,這不是愛。不管你是付出或收回你的愛,愛始終不是你的重點,你真正關注的是
其他的……。舉例來說,你身為先生,買禮物回去送給老婆,她很高興地倚靠著你、親吻你;可是當你不再帶任何東西回家時,開始有些疏離產生,她不再圍著你打轉。你付出愛的時候,受益的不只是別人,還有你自己。愛會幫助付出愛的人,也會幫助被愛的人。人們來找我時總是說:「別人都不愛我。」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我並不愛別人。」愛變成一項要求:「別人都不愛我。」不要管別人愛不愛你!愛是這麼美,當你愛的時候,你自己將會享受不已。你愛得愈多,就愈討人喜愛;你愛得愈少,愈要求別人愛你,就愈惹人厭,你只是變得更封閉,囿於你的自我之中。而且你會有點神經過敏,就算有人想靠近你、愛你,你也怕別人可能會拒絕你、揚棄你。
沒有人會愛你,這已經變成你根深柢固的想法。這個人怎麼能改變得了你?他試著要愛你?事情一定沒有這麼單純,說不定他想騙你?這個人一定別有居心。你築起
一道高牆保護自己,不讓別人愛你,你也不愛任何人,然後你感到害怕,因為你孤伶伶地一個人在這世上,十分寂寞。

 

那恐懼又是什麼?恐懼是一種與存在失去連結的感覺,讓這成為「恐懼」的定義:與存在失去連結的狀態就是恐懼。爸爸媽媽和全家人都去了電影院,你一個人被丟下
來,像個小孩在家裡哭嚎;小孩在搖籃裡哭著,那裡就只有他孤單一人,沒有人可以保護他、安慰他,也沒有人愛他,一股強大的寂寞感籠罩著他,這就是恐懼的狀態。你從小被帶大的方式並不容許愛的發生,所以才有恐懼。人類可以為很多事接受訓練,但絕不是為了愛:軍隊的存在是為了訓練我們去殺人,花費多年時間就是為了去殺人!學校的存在是為了訓練我們懂得算計,經年累月的訓練,只為了讓你學會不要被別人欺騙,但你可以騙別人。從來沒有一個地方的存在,是你可以允許自己去愛的,而且是自由的愛。

 

還不只這樣,社會其實是愛的最大阻力。父母親通常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談戀愛,或許表面上他們假裝不是如此,但沒有任何父親、母親希望孩子自己談戀愛,他們喜歡替孩子安排婚姻。為什麼?因為當一個年輕男子愛上一個女人或女孩,他就會搬離他的原生家庭,另組新家庭。他當然不願一直待在舊的家庭裡,他說:「現在我要走了,我將會建立自己的家園。」他選擇自己想要的女人,父母親一點也插不上手,幾乎完全被排除在外。

 

才不呢!其實父母親想為孩子規劃:「你建立一個家沒問題,但是讓我們為你安排,這樣我們才有參與感。不要自己談戀愛,一旦你愛上誰的時候,愛成了你的全部。
若是由我們安排相親,那就是大家的事,這樣你才不會因為你的老公或老婆就忘了全世界。」所以只要有安排好的婚姻,家庭就能繼續存在,當婚姻是基於愛的發生時,家庭就會消失。

 

在西方,家庭正日漸式微中,由此你可以了解為什麼會有相親:為了家庭的生存。你會被毀滅,你那一點去愛的機會也會被毀滅,這些都不要緊,重點是你成了家庭的
犧牲品,只要你的婚姻是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大家庭就能存在。假如那是被安排的婚姻,你就可以想見一百個人同處在一個屋簷下的畫面。當男孩或女孩墜入愛河時,他們會自成一個世界,他們要搬出來自己住,好擁有私人的空間,他們才不要有一百對眼睛在四周虎視眈眈,好像住在菜市場裡一樣,外面的世界對他們而言是種干擾。家庭並不支持愛,你一定早就聽過「家是愛的泉源」一說,然而我告訴你:家庭是反對愛的,家庭藉由扼殺愛而得以存在,它從未允許愛的發生。社會並不讓愛存在,因為當一個人真正地處在深度的愛之中,你無法操縱他,你無法派他去打仗,他會說:「我在這裡就很快樂了!你還要派我去哪裡?為什麼我該去殺那些陌生人?他們說不定跟我一樣,光是坐在家裡就很快樂了!我與他們無冤無仇,一點厲害衝突都沒有……。」

 

如果年輕的一代能進入愛的深處,將不會有戰爭發生,因為你找不到那麼多瘋子去打仗。當你愛的時候,你已嘗到生命的滋味,你不會想要去殺任何人;若你從沒愛
過,便不知道生命是什麼,於是你的興趣轉而偏向死的東西。恐懼的本質是毀滅,愛則是創造性的能量,當你在愛之中,你會想到創造。你也許想唱一支歌,或是畫畫,或寫幾首詩,但絕不會想帶把刺刀或原子彈,到處瘋狂殺人,你連你所殺的人是誰都不知道,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你根本不認識他們,正如同他們也不認識你。
只有當愛再度進入這世界,戰爭才會平息。然而政客不要你愛,社會不要你愛,家庭也不讓你愛,他們全都想控制你愛的能量,因為那是唯一的能量,所以才會有恐懼。

 

如果你真的了解我所說的話,就丟掉一切恐懼,愛得更多一些,而且不帶任何條件地去愛。當你愛的時候,不要心存你是在為別人做什麼的想法,你是為了你自己。當你愛的時候,受益的人是你自己,所以不要等待,不要說當別人愛你的時候,你才去愛:重點並不是別人。自私一些,愛是自私的,去愛人,你將透過愛而感到滿足,將因為愛而接受到愈來愈多的祝福。當愛深入的時候,恐懼隨之消失;愛是光明,恐懼是黑暗。第三個階段是:祈禱。教堂或教會曾教過你怎樣祈禱,但他們其實是你進入祈禱的阻礙,因為祈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不是可以被人教導的。假如你從小就已經被教導一套祈禱的方式,表示你體驗祈禱之美的機會早被剝奪了。祈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

 

 

摘自—奧修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