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令(stopper)形成的原因,是小時候我們從內在發出自然的需求、欲望或感情時,卻受到父母、長輩們的禁止,常常陷入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態,因而失去了原有的活潑與自在;於是,就在那個時刻起,禁止令進入了我們幼小、單純的生命之中。

 

我們大約會在三到五歲時開始接受禁止令,因為那時父母覺得孩子聽得懂了,或覺得孩子不教就快來不及了。禁止令的發生最初是父母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而形成的,因為孩子不懂得死亡,不了解生命裡面存在著許多的不安和危險,他們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充滿了新鮮、好奇,和極度想要前去探索的興趣。因此,父母親往往會為了孩子的安全而不准他去做這、做那……,於是,禁止令便逐漸地、一點一滴地進入了我們的生命。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西遊記》的故事?孫悟空象徵的就是小孩子。在西遊記的故事裡,孫悟空總是非常活潑好動,並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和興趣;而唐三藏是所代表的是父母。他有很強烈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每當孫悟空不聽話時,他就會唸緊箍咒—「禁止令」,限制孫悟空生命裡活潑、自在、任性的本性。因此禁止令所代表的,就是每當我們想要去展現生命內部那個天真、率性的自己時,內在就會出現一股更強大的力量阻止它。

 

影響我們非常深的主要有十二個禁止令,「不要存在」是第一個要命的禁止令。

 

「不要存在」的禁止令,來自孩童時期被體罰、羞辱、忽視的經驗;在他人面前被罰跪、斥責、感受到羞辱時,會恨不得有個地洞可以鑽進去、希望自己消失。甚至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你乾脆死了算了!養你這個孩子實在沒用,我應該在你出生時就把你弄死的!」父母親用冷漠、不關心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會使你覺得自己的存在對父母而言無足輕重、可有可無,感受不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寶貴和重要。在心理上,父母親給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漠視—把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愛收回來,讓孩子覺得你不再愛他。於是,這個「不要存在」的禁止令就在這些狀況下進入了我們的生命。

 

當意識裡有這個「不要存在」的禁止令時,是造成個人想要自殺的最主要根源,或者常常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點意義,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還要繼續活下去……?而在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中,總是覺得自己無足輕重,害怕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認為自己的存在是多餘且不必要的;每當做錯事情而影響別人時,心裡會有很深的自責,並且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當然,也有一些反動力量特別強的人,為了要抗拒這種宿命或避開那種令人無法忍受的自我批判,會將自己震盪到另一個極端而刻意凸顯自己的重要性。他們會不斷地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最有價值的!」他們處處表現出自己很行、很能幹的一面,並把自己塑造成無敵鐵金剛,表現出一副什麼事都難不倒他的樣子。很用力、很辛苦地在過活,希望所有人都看得到他的存在。

 

凡是反動力量將一個人原本所處的負面狀態震盪到看似正面的狀態時,這樣的人往往會使周遭的人感到十分的壓迫與不自在。其實,真正的自信與因為內在的反動而表現出的極端自信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在自然的環境中被愛、被滋潤、被尊重、被細心照顧的孩子,內在會有很高的自我價值感,他不會給周遭的人帶來壓力和不舒服,他會懂得尊敬身邊的每一個人,而不會去控制、操縱或支配別人。

 

個案分享(女)

我是一個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我之前是四個哥哥,我的出生似乎一點都不受重視。大約五六歲時,有一次,當時已是晚上十二點過後,我被關在屋子外,可是沒有人注意到,也沒有人在找我,我就很生氣,乾脆蹲在門口,讓他們來找我。這種影響很嚴重,有時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活著,常會有想自殺的念頭,因為在人群中要很用力地表現,人家才會感覺到你的存在,我好像空氣一樣地存在著。而且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母親又忙碌,我常常挨餓,長大後產生厭食的現象,因為吃是為了維持生命,不吃代表一種對生命的抗議,不要存在對我的制約非常深。──摘自《重塑心靈》生命潛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