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考

 

抓緊韁繩

心理/靈性旅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白,心智這匹奔馳的馬其實有韁繩。或許以前你沒注意到韁繩,但是現在你注意到了。沒有韁繩,你就完全受制於奔馳的馬,不過不再需要如此。是的,有韁繩,你可以抓住韁繩,讓奔馳受到控制,甚至讓馬停下來。心智、心智的步伐和行動──亦即「程序」──還有心智所包含的思維和形象,亦即「內容」,這些並非完全不能改變。

韁繩的概念很重要。演化前進的過程是由無意識朝向意識的運動。奔馳的心智是原始、無意識的狀態,是正在行動但幾乎是隨機的心智,唯一的規範就是讓自己耗盡能量。抓緊韁繩意味著針對逐漸混亂的運動施加意識的控制。控制這樣的運動會停止其破壞性,將它轉變為有建設性。不受控制的心智會造成自己與世界的苦難;有意識的心智會帶來平靜。

正面思考會運用對心智的控制,好讓心智變得更友善、更能適應、能為你的目標工作而不是扯後腿。正面思考完全在心智的範疇內運作;心智作用於自身,好讓自己變得更為友好。在正面思考中,心智有意識地聚焦於美和富足的形象上,而這類形象帶著快樂的味道。因此,正面思考主要是改變思考的內容。思考的過程,亦即心智的活動本身,將會由無思考來專門處理,因為無思考的目標是由所有運動中抽離。

  

廣泛地說,正面思考是(西方)心理學的範疇,無思考則是(東方)靈性的範疇。西方心理學是要改善心智,為心智創造更為舒適的氣候以便生活。就普遍的執行面來說,心理學的目標是要讓覺知之光面前的形象變得更好。西方的焦點是「欲望的滿足」,讓心智為了在生活中、在思想中創造更美麗的經驗而服務。另一方面,東方的心理學或更高的靈性致力於抵達無思考的範疇、寂靜、「超越」心智,朝向覺知本身之光,意即先於形象的「我」作為目標。東方傳統專注於「沒有欲望」,因為快樂的追求,不在於達成殊勝的內容以作為經驗的對象,而是在於完全停止對內容的追求,讓意識與生俱來的快樂能夠閃耀。人能在行動和欲望休止的時候感受到這樣的快樂。這些描述雖然簡要,但已經指出普遍的理路。接下來我將要描述的修持順序是由大量運用心智的修持開始,接著到減少運用心智的修持。這個順序首先就是要找到韁繩──也就是思考,沒錯,不過是以有益的方式。這會導向思考減緩,最終完全停止,在靜默中與心親密相處。內容的淨化最後會由程序的淨化取代。

 

隨堂測驗:等式

正面思考=(西方)心理學=欲望的滿足=

內容=星芒界(Astral Realms)

無思考=(東方)靈性=沒有欲望=

過程=致因界(Causal Realms)

「星芒界」與「致因界」等名詞將會在第八章解釋。

技術

我會描述幾個不同的修持,首先是大量運用心智的練習,接著來到最小程度運用心智的練習。這有點像學習演奏樂器。在某個意義上,你需要學習並掌握心智這種樂器。在學習一項樂器的過程中,會運用到許多技巧。不同技巧適合不同階段。

剛開始你可能反覆練習音階,發展手部的敏捷度,同時要熟悉讓樂器能發出聲音。之後,你或許會練習即興演奏,讓當下的靈魂自發地表達自己,不過得先掌握基礎技巧才可能做到這點。

對心智而言,不同的技巧也適合不同的時期。如果心智狂奔、苦難劇烈,或許需要大力拉扯韁繩來壓制心智的狂奔。如果心智很安靜,所需要的控制和力道就沒那麼大。想法幾乎不會由心智生起的時候終將到來。不過首先或許需要先用力拉住韁繩,直到躁動止息,危險退去。而且,即使在發展到充分掌握之後,心智的狀態仍會隨著生活所施加的壓力、所帶來的挑戰、以及按鈕被按壓的多用力而變化。在危機中,心智更可能驚慌並偏移。對心智的掌握,就是一種無論生活帶來什麼都保持平衡的能力。普遍說來,高度結構化的技巧適合用在心智狂奔時。心智在不穩定時更需要堅定的錨來扶持。在心智安靜時,幾乎不需要多少結構。我是到年紀較大以後才試著學滑雪。我上的第一堂滑雪課,老師的技巧非常高明。他提供具體建議,教我們如何控制雪橇、速度、旋轉和停止。第一個週末我的進步很快,在初學者的坡道上滑得很開心。

  

一年以後,我被分派了不同的老師。他對滑雪這件事非常佛系。他真的說:就隨著它的流動,流下山坡,沒什麼比這更容易的。不過我沒有技術,如果我流下山坡,一定會頭朝下流去撞樹。我很確定他說的沒錯,如果我有夠格的技巧,而且流動就是我下個階段的發展,那麼他的話絕對是上好的建議。不過,在我的初學等級,這樣的建議不僅沒有幫助,或許還很危險。對心智的掌握也是類似的道理。許多偉大靈性導師所給的教導是不做什麼,什麼也別做。任何努力都暗示著有個遙遠的目標需要達成。不過平靜是否能透過努力而成就?平靜難道不就是沒有努力嗎?目標正是此時此地。那個目標有多遙遠?一點距離也沒有,沒有距離需要跨越。為得到已經在此的事物付出任何努力,都只是攪動本為平靜的水。除此之外,每個人都厭倦努力,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休息,不是更多工作,不是要學習其他事物。靜心練習只是更多工作。絕對是如此。不過,如果心智瘋狂旋轉,或者,就像以水施加酷刑一樣,心智滴滴答答、毫不止息地去思考時,人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我相信擁有幫助安頓心智的練習是很有用的。如果心智安穩地錨定,那麼努力就可以放下,因為我們真的需要停止的事物就是努力。

 

浮木

每一刻都需要自己獨特的曲徑。昨日有效的,今日並不適合。生命,就像在浮木上平衡,要讓平衡持續保持,回應其動作的改變,且回應需自發並直覺,片刻前還完美地保持平衡的姿勢,若是重複,只會讓你噗通掉進河裡。理學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術,可用來緩解憂鬱、焦慮、以及其他痛苦的情緒。

認知是想法。透過運用認知心理學的原則,我們會檢驗想法中的扭曲或非理性。例如,我們的朋友傑森表達了以下的想法:「沒有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好。」好啦,那個想法超級不理性。沒有任何事,沒有任何一件事物,將會在無限的時間中,逐漸變得比之前好一點點?這相當瘋狂。用認知心理學的語言來說,那個想法是不理性的,包括許多這個領域專家清楚分類好的認知扭曲。那個想法顯然不是真的。不過,如果傑森接受這個故事,讓它成為自己的實相,他就會變得沮喪。他的想法有很苦的味道。任何人若將「什麼都不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樣的想法認真看待,一定會變得毫無希望。

認知心理學提供技巧,讓人採取更為理性的觀點。更為理性的觀點已經是一種正面思考──一個更好的想法。傑森必須先認清自己的想法是不理性的。那麼他就有機會重新評估。他或許會說:「有些事情或許會變得更糟,但是也有些事必定會變得更好,就只是靠它們自己。如果我致力於改善事情,甚至會讓成功的可能性變得更大。就算我沒有成功,難道那就是世界末日嗎?」這更為理性、更符合現實;那是更好的想法,味道也更好。有時候我會告訴患者不要聆聽末日與災難的聲音,要去聽內在的慈悲聲音。尋找內在更仁慈的聲音來抵抗恐懼的喧鬧。試著帶著仁慈與溫柔來說話,就像你跟摯愛的孩子一樣。你會對自己的孩子這麼說嗎?「你什麼都失敗了!你搞砸了每件事!你是個徹底的失敗者。」如果你確實這麼對孩子說話,那些字眼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我們時時用這種語調對自己說話,那是加諸於自己的情緒暴力。

以下是個練習。如果有神聖的愛,在你的內心深處,你想聽到神聖的愛說些什麼?愛的聲音聽起來如何?或許會像以下這樣:

哈囉,親愛的,

我有多麼愛你,

你有多麼珍貴,你的笑容和幽默也是,

我愛你,在你所知的時間開始之前,

早於石頭成形,早於風吹過深淵表面。

我禮讚你,因為我只知道禮讚,

而喜悅是一首你也在自己內心深處吟唱的歌。

記得那首你曾聽過的歌,

當你的靈魂曾一度搖擺,

在你來到這裡,在石楠和灌木之間漫步之前?

讓你自己的心歌唱,因為你不需要其他歌曲。

你的美讓太陽為之升起。你的美讓星辰隨侍在側。

你的美讓寒冬也感到一絲暖意,

讓原野如波浪搖曳,

讓海浪如斯湍急,

讓急流因你彎曲。

你的美讓世界前來讚美。

  

 

找到慈悲的聲音,對自己說話,不是用暴力的語調,而是用愛和溫柔的語調。要知道,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並質疑想法,這樣的行動本身就是自由的開始。你如果被催眠,就會將催眠當成真實。你會完全接受催眠的暗示,因此完全受制於其魔咒之下。一旦你檢視某個想法,你就能質疑其可信度。你走出了那個想法和魔咒。你實際上在說:「現在等一等,暫停。那個想法是真的嗎?那是真的嗎?我真的是小雞嗎?我真的需要她的肯定才能快樂嗎?我相信嗎?我想相信嗎?」質疑暗示,催眠的效力就會開始消退。在這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這個來自西方心理學領域的洞見開啟了靈性之道。透過不要毫無疑慮地接受想法,你會將自己與心智分離。你不再鑲嵌於心智之中。「你」是某種心智之外的事物。這個過程總結於終極的靈性問題:「我是誰?意識到想法,或者說意識到任何事物的是誰?」不輕易將想法信以為真,會開始讓真我脫離它所認同的表象。

「如果你能看到它,你不見得就得成為它。」一旦你能注視某個想法或信念,一旦你不再只是將想法信以為真,你就跳脫了想法,會去觀察並不再受限於想法,也不用接受它所隱含的故事。

認知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潮流之一,會讓你去檢驗想法的理性,矯正非理性的元素,並以更理性、甚至更慈悲的想法來取代,同時改變你的心情。在這層意義上,認知心理學運用的原則與正面思考有關,可說是正面思考的最初型態。

 

黛安告訴我,她在自己的想法中對自己很惡毒、很批判。她經常在想法中──套句常用的說法──「痛扁自己一頓」。黛安,讓我提醒妳,我是個有使命感的記者。我得聯絡社福部門,告發妳虐待自己的內在小孩!我會提出報告,會將妳的溫柔自我另外安置,以避免內在罷凌者進一步的虐待。或者,果我報警,妳就會被以使用危險武器傷害他人的罪名起訴:妳的心智就是武器,一種失控的強大工具。

觀想─引導式意象─催眠

觀想需要活躍的心智,並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你掌握住韁繩,將想法以你所選擇、所想要的方式移動。你的心智像服從、訓練有素的馬匹一樣操練。這樣一匹馬不只是跑,而是依指示跑向該去的地方。在觀想、引導式意象、催眠等類似的過程中,你會告訴自己美好的故事,或是聆聽其他人訴說的美好故事,關於天堂,而非地獄的故事。此處的重點也同樣不待多言。如果我做惡夢──假設有邪惡特工在追逐我,它們只想傷害我──我會驚醒,心臟狂跳。我是在做夢──那是純粹的想像──但是我的身體聽到我的心智,將那個夢當真,並加速腎上腺素分泌。所以,如果我能因為想像嚇人的故事,而真的受到驚嚇;那麼我就能同樣輕易地,透過有意識想像喜悅的故事而帶來喜悅。如果你能讓自己激動起來,你就能讓自己平靜。

無論何時,只要我感到悲傷,我或許都是在對自己說悲慘的故事。要改變悲傷的心境,只要將焦點由悲傷轉移到滿足。想像你最摯愛的願望、你最深的渴望已經成真。想像你已經在世界上表現出自己最高的潛能。那看起來如何,感覺起來又是如何?我建議去玩「想像遊戲」。你或許會感覺人生很殘酷,不過,好玩嘛,想像人生很仁慈。那看起來如何?感覺起來又是如何?你或許感到失望,不過,好玩嘛,想像成功看起來如何?感覺起來又是如何?想像遊戲會跳過自我否定、執著於失望與悲傷的傾向。

我們現在有兩種策略來發展心智的掌握:防禦和攻擊。防禦就是抗拒或遠離負面思考的能力,能防禦多少是多少;攻擊就是有意培養正向的意象「專注力就是一種養分」,是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就像投影機的光會自發地為放在它前面的任何形象賦予真實性。同樣的,你的專注力無論放在什麼事物上,它就會如奇蹟般生長茁壯。悲慘的故事或是美好的故事,只要施以專注力,兩者均會生長。

我們新蓋好了前門走道,有一方露出的土地需要種植。我為新的庭院挑好植物,施以液態肥來鼓勵它們成長,不過土壤中的雜草也獲得了養分。隨著植物萌芽,我得小心地只為我想要的植物施肥,不要也便宜了雜草。

你的注意力無論投注於什麼事物都會成長。你的心智就是花園,要注意不要滋養了雜草並種了滿庭院的負面事物。雜草會排擠花朵。將注意力放在負面的思索上,你其實就是選擇將肥料完全施加在雜草上。你會養出整個庭院滿滿的雜草,同時花朵都枯萎了。相反的,要開始培養花朵,也就是平靜、美好、滿足的想法,要維護一座美麗的心智花園。在生產時受到催眠的女性專注於引導式意象的過程中。有人對她說一個美麗的故事──你在森林裡,小溪潺潺流動,你感覺美好又平靜。她也允許自己沉浸於美好的意象之中,因此她遺忘了疼痛。

 

市面上可以買到許多引導式意象或催眠的錄音,通常背景會播放和緩的音樂。音樂的作用就像催眠中的引導,會促成放鬆狀態,好讓心智能接受引導式意象。有時候我會讓患者進行以下觀想:或許當你躺在床上、放鬆、即將入睡的時候,撥出一點時間,想像自己是一位畫家,面對空白的畫布。你的生命就是那張畫布,你可以畫任何圖像或是一系列的圖像。你想要如何描繪自己的生命?你想要自己的生活看起來如何?那張畫布是空白的,等待著你的創意。試著描繪世間的天堂,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模樣?

這個練習有助於開始運用心智作為盟友。這有助於釐清人可能為自己選擇的道路,釐清人想要採取什麼途徑得到實現。想像富足也可能創造喜悅的情緒,因為那正是富足的味道。有一點需要提醒。我並不是說,如果我想像自己是搖滾巨星或美國總統,最後我就會成為搖滾巨星或美國總統。透過想像,我或許會感覺到站上大舞台的興奮(或是恐怖),但是我最後是否會站上那大舞台則遠比這更加複雜。受到催眠的女性感覺身在森林的平靜,同時她的想法也鎖定在那裡。她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或許從未真正走入森林。

 

另一個例子, 在科德角國家海岸(Cape Cod NationalSeashore),有個地方對我而言是世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在那裡,我幾乎從未見過其他人。沙丘未受污染,海風雕出沙丘的輪廓,整體看起來或許就是開國移民最初登陸的地點。

有一幢可愛又有品味的房子俯視著這片風景。擁有這幢房子,君臨這些無人的沙丘和海洋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有時候我會想像自己斜躺在這棟俯視這片動人風景的房屋的側邊露台。我想像著海浪奔騰,而潮水規律拍著岸邊,因此讓我滑入一種平靜狀態。海鷗的叫聲間歇地穿過天際,群集在沙灘上的數百隻海豹也間歇傳出吼聲。天空萬里無雲,陽光溫暖沐浴著我的身體,涼風輕拂我的皮膚,也吹動著海岸邊的植被。想像我自己在那裡,就讓我沉入放鬆之中。心智堅定地任我掌握,促成平靜的目標。我是否真有可能躺在那幢房子的露台上?或許不可能。就只因為我能想像某件事,不代表這真會在我的經驗中實現。可是這樣的意象還是放鬆了我的心智和身體,很可能讓我逐漸睡去。如果我想像富足的生活,心智和身體都會感到喜悅。不過誰知道什麼樣的富足何時真會來臨?

 

條件

我不是很確定事情為何會如此發生。為何生命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我們會面對我們所面對的情況和情勢?那是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只能說,要讓某件事情發生,整個宇宙必須合作,才能讓它實現。

有許多「新世紀」(New Age)的教導暗示,我們內在保持的形象就是我們生活的景象。如果你抱持富裕的形象,那些形象就會實現,富裕也將顯現;如果你抱持被剝削的形象,那些形象也會出現。這就好像生命在說:「去創造吧!創造任何你希望創造的事物,任何你想像的事物。你能根據自己的光去自由創造,無論結果是好是壞。」在某種程度上,這點當然沒錯。如果我想蓋一棟房子,首先我必須先想像自己想蓋的房子,而且如果動能足夠,如果條件許可,我或許終究會住進我所想像的房子。不過這裡的關鍵字是「或許」。如果我觀想一棟大宅院,位在長島海邊,佔地五十英畝,那麼我強烈認為那棟房子不會出現。近年來有許多教導,暗示你能擁有並成為你所觀想的「任何事物」。

這些教導有可能會創造它們宣稱要緩解的苦難。我曾遇到一位患者,他想像自己在《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節目中獲勝──或至少在音樂界經營成功事業,成為躍居排行榜首位、在洛杉磯過著美好生活的藝術家。有一位患者想像自己搭乘配備齊全的遊艇去地中海航行;另一位患者則是在股市每天賺得數千元美金,有相應的住家和生活風格。不幸的是,這些白日夢不會實現,失望降臨時就會帶來心碎。這些教導說,必須帶著信念抱持成功的意象,所以一旦夢碎,失望會更加巨大。

 

我偏好立基於條件的哲學。這個哲學說出或許相當明顯的事:某件事情會發生,是因為讓它出現的條件已經成熟。如果我搭乘自己的豪華遊艇前往地中海航行的條件已經成熟,那麼這件事就會出現。不過,這非常可能需要我是來自富有的家庭,擁有能帶來巨大財富的驚人運動天賦或技藝,或者我要創造某種網路服務,並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除非有這些條件,否則我很可能永遠不會在地中海豪華地航行。當然這並不重要。

 

新世紀教導會說我很負面,而正是這樣的負面讓我的欲望無法實現。答錯了!欲望只會在讓它實現的條件出現時才會實現,而已經實現的事物之所以實現,是因為條件已經成熟。要知道,宇宙是無限的。我想,如果我深深懷有某個欲望,那麼我或許可能創造出條件,讓此欲望能夠實現──不過或許是在其他遙遠的某世生命,或是在多重宇宙中的某個平行宇宙。如果我最渴望的莫過於在自己的遊艇與船員陪伴下航行世界,那麼我或許會在某一世、某世紀、某個宇宙中誕生於富有的家庭──如果事情是這樣運作──以便讓我能實現自己的欲望。

  

我的父母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要說他們之所以經歷集中營生活是因為負面想法,這純粹是胡說八道。應該說,讓他們經歷這種命運的條件出現了。他們誕生的條件──他們生為猶太人、生在某個地理區域、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有特定的財務狀況──和無數的影響導致這些命運開花結果。

 

我可以了解納粹大屠殺的經驗在他們的人生旅程中何以是必要的。很有可能,靈魂的智慧創造出那個命運的條件,這是為了靈魂更巨大的目標。很有可能,我們比自己如今想像的更為全面地創造著自己的命運。我只是想指出,人應該謹慎看待那些認為你的想法就是會成真的哲學,因為那樣的設想既可能來成功,也可能帶來失望和苦難。如果我有能力建造自己的房子,房子就會建成。如果我有能力創造方法,房子就會建成。如果我只是想像金錢自己出現,必定要有某種機制存在,讓那樣的錢能夠到來。是的,當我為了完成自己的專業工作,而寄出保險申請,我會收到寄來的支票。我或許會因為自己所設定的投資,而獲得報酬支票,當然投資得要成功。如果有管道讓金錢來到我身邊,支票就會出現,但是那個機制其實一點也不神奇。

 

 

 

本書摘自—存在之美 https://reurl.cc/6N5Q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