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生態

 

 

在植物靈療癒法的三重螺旋中,第一重基礎為靈性生態。首先必須認知到靈性生態確實存在,並致力於維持靈性生態平衡。生態(ecology)的定義是有機體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靈性生態則是有機體與自身之靈在環境中的關係,包含內在與外在關係。靈性生態也是個體與靈性環境的關係。另一層意義則是個體與萬物有靈之環境的關係。上述這三種定義稍有不同,但皆屬生命靈性生態的範疇。
 

與萬物有靈之環境的關係

萬物有靈的環境,如同詹姆士.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提出的蓋亞理論(Gaia theory)所言:「地球是一個活的有機體,會藉由調控溫度、濕度與大氣成分等環境因素,主動創造有利生存的環境。」這項理論「將地球視為有回應能力的超級有機體,會抵抗不利的環境變遷,並設法保持恆定。然而,當承受之壓力超乎現有調節機制,地球將直接重塑一個穩定環境。屆時,許多現有物種都會滅絕。」這表示,地球自行創造生存條件,致力於維持環境恆定或平衡,以維繫我們所知的生命。韋氏辭典將「spirit(靈)定義為﹁賦予生命的精神能量」。地球自我創造的能力,是精神能量的終極表現。沒有精神力,就沒有生命。生命精神力存在於一葉、一草、一石、一陣風、一滴雨、一道陽光之中。這股與生俱來的生命力,即靈之所在,兩者彼此相依、並無二致。我們所要追求的不是靈,因為靈是我們生來俱有,求取平衡才是我們的挑戰。唯有覺察、維繫、滋養這股生命精神力,才能達到平衡,從而體驗到和諧。

 

千年以來,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文化始終相信萬物皆有靈,認為人與自然緊密相連。靈就存在於人與自然的緊密關係中。現在我們知道,人類的骨骼與岩石有相同的礦物成分,呼吸的氧氣來自植物,血液則與海洋成分相似。以下這段節自印第安霍比族(Hopi)的祈禱文,揭示了萬物皆有精神能量的靈:「我是陣陣吹拂的千風。我是雪上閃耀的晶淞。我是照耀熟穀的金陽。我是綿綿不絕的秋雨。當你在寂靜的早晨中醒來,我會是那高飛盤旋的鳥兒。夜幕低垂時,我會是那點點閃爍的繁星。」索瓜米希族(Suquamish)的西雅圖酋長(Chief Seattle)也曾表述同樣觀點:「對我的人民而言,每一寸土地都是神聖的。每座山丘、山谷、平原、樹林,都曾因早已過往的悲歡事件受到崇敬。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內在及外在靈性關係要了解我們與靈的關係,必須從內在、外在、分離與合一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內在靈性關係,不是指在腦中跟上帝說話或想像自己上天堂,而是自我對話的方式,即內心獨白。我們的內在敘事(internal story)是內在心理最重要的面向,會透過對應外在的振動頻率,進而影響生理運作、情緒平衡與整體健康。當內在世界戰爭(衝突)不斷,我們就會與外在的戰爭頻率對應。相反的,當內在世界一片祥和,我們就會與外在的和平頻率對應。當內在對話帶來生命活力,表示我們與靈的內在關係和諧一致。當我們老是說自己不夠好、不夠美、不夠聰明或一文不值,就會陷入內在戰爭,扼殺生命活力。這種內在衝突將引發身心失衡、憂鬱、疾病,也會導致自己與外在戰爭的振動頻率連結。只要人的內在衝突不斷,世界上的戰爭永遠不會休止。許多人自小就陷入扼殺生命靈性的內在戰爭中,在父母、師長、同儕、電視、廣告、宗教的耳濡目染下,最後失去與靈的連結(spirit loss)。在此狀態下,內在靈性火焰變得非常微弱,僅存一絲火光,甚至只剩下餘燼。內外和平共振時,身心即處於和諧狀態。如此一來,靈性生態即達到恆定,內在火焰也會熊熊燃燒。大地之母致力於維持這種恆定狀態,以延續地球上的生命。

 

藉由共同創造的夥伴關係,我們會在外在環境中經驗到靈。共同創造的夥伴關係,是我們與環境連結的一種方式——在此關係中,一切造物皆是生命,都有存在之目的,而且在生命之網中享有同等地位。如西雅圖酋長所言:「這張生命之網並不是全由人類織就而成的。我們只是網中的一根絲線。我們對這張網做的任何事,都等同於對自身所做,因為萬事萬物相依相存、緊密連結。」然而,很多人自小被灌輸人類優於萬物的觀念,必須先徹底改變思考模式。《聖經》創世紀第一章第二十六節提到:「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天上的鳥、牲畜和全地,及地上爬行的所有生物。」這樣的信念根深柢固、代代流傳。不過,這很可能是翻譯造成的誤解。綠色信念組織(Green Faith)的弗萊契.哈波牧師(Rev. Fletcher Harper)指出:「創世紀這一節的意思絕非要人類主宰利用萬物,而是如同神的主管一般基於恩慈與憐憫。」早期科學家更加宣揚人類主宰世界的思想。牛頓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這本著作中指出:「宇宙係以純粹理性、可預測的方式運作,遵循可描述的數學原理。是故,宇宙是機械的。」牛頓還說,這個機械式的宇宙可由人類操控。人不僅主宰自然,科學方法之父培根甚至說:「我們必須運用宗教審判的技巧拷問自然,逼她供出祕密」。他指的是載於《女巫之鎚》(Malleus Maleficarum)一書的審問技巧。當時,除了《聖經》之外,就屬這本書最為暢銷。值得一提的是,培根根本不是科學家,而是律師。他在任職大法官期間因收賄遭到英國議會解職。竟然是一位犯下相當於斷頭之罪的人,為我們奠定科學方法的基礎。這兩位極具影響力的科學權威,確立了人類主宰機械宇宙的典範,占據西方國家(少數例外)主流思想長達幾世紀之久。這種思維模式認為人類與自然及植物之間為抽象關係,無法形成如同人際的親密夥伴關係。採用蓋亞理論的話,我們才有機會建立新的典範,跳脫「主管」或「主宰」的觀念,將植物視為平等的夥伴。如此一來,我們方能看見大自然中充滿智性具足的意識存有,其智性甚至可能高於人類。有此認知,我們便懂得虛心求教於植物,並體認到人類與萬物緊密連結。

 

重要的是,舊有的思想典範正面臨轉變。尤金.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新譯的聖經即是一例。他根據聖經的原文(希臘文與希伯來文)來翻譯,並且將艱澀的古文替換成淺顯易懂的現代用語,重新書寫成現代版本。上文提及的創世紀同一節,在新譯版中的敘述是:讓他們為海裡的魚、天上的鳥、牲畜、還有地球與地表上所有移動的生物負責。」另外,科學界也提出了統一場論(unified field theory)。該理論致力於將自然界的四個基本作用力統合為一,遠離視自然為機械的觀點。

 

與靈性環境的關係
 

我們如果採用全像觀點來看世界,會發現任何部分皆包含整體。這就像以雷射光投射出的3D立體影像。無論它被切割多少次,都會保有完整的影像。我們可以把靈看成是一張全相圖。這股生命精神力」是一種能量場,而且其整體存在於每個個體中。每株植物都有生命,其生命活力與生俱來,但每株植物也都各有特性。就拿蒲公英與紫羅蘭來說,蒲公英喜愛陽光和親近人類的草地,紫羅蘭卻喜歡庇蔭和遠離人群的樹林。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個性,就如楚圖希爾族(Tzutujil)的馬雅薩滿巫師馬丁.普契特爾(Martín Prechtel)所言,植物依其真實本性來活」。因此,紫羅蘭富含黏液,有舒緩、清涼作用,蒲公英則能促進消化和強健肝膽。紫羅蘭生性害羞、低調,蒲公英卻外向大膽,略帶侵略性。靈存在於植物的生命中,但也容許植物顯現多元的特性。因此,每種植物都有獨特的靈性,但其內在也存在整體的靈性。在科學家大衛.玻姆(David Bohm)與神經物理學家卡爾.皮伯姆(Karl Pribram)提出的全像宇宙觀中,整個宇宙即是一張全像圖,是從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地方投影而來,也就是說,有高於我們現世界的另一次元存在,投影出宇宙的全像。普契特爾認為,宇宙是由同時存在於更高次元的靈投影出來的,我們的世界就是靈性世界的足跡」。既然實相與靈性兩個次元同時存在,進入靈性世界就是可能的。靈性世界裡住著靈的整體及其個體表現。蒲公英的個別特性(獨特療效)不僅限於對人體產生作用的化學成分,只要探究物理性質之外的層面,就能窺見蒲公英迷人的真實本性。我們都有能力和蒲公英的靈成為共同創造的夥伴,一起去探索、熟悉和認識其存在的多重樣貌。之後,我們會討論許多與植物靈一同前往靈性世界的方法。

這個層面的靈性生態最不為現代人所接受,原因是許多宗教否認動植物、山石等自然界萬物具有靈性。經驗到萬物有靈的人皆被視為異端或貶為原始。美國人類學家傑瑞米.納比(Jeremy Narby)指出,祕魯亞瑪遜流域的亞夏尼加族(Ashaninca)等許多傳統文化相信,動植物、山川和結晶礦物中有 maninkari,意思是無形的存有,而且是知識的來源。」這些無形存有」都是靈的個體表現,我們能夠與其建立連結。覺察、維繫、滋養與靈性存有的關係,便能維持靈性生態平衡。當我們與靈成為共同創造的夥伴,他們的知識將與我們共享。

 

覺察、維繫與滋養靈性生態

無法覺察到靈性生態的存在時,我們如同無根之木、無稽之談、無波之浪,也像失了魂的心,不斷地渴求生命精神力。我鼓勵學生覺察周遭靈性存有的方式,是讓他們坐在大自然中,感覺誰在注視著他們。我要他們從觀察者的視角轉換成被觀察者,看看誰在注意他們,誰受他們吸引,誰又在召喚他們有一天,我和學生在大理石山中健行至蛇形瀑布。我給他們一項任務,協助他們覺察樹林中的靈,專心感覺誰在看著他們。泰咪坐在溪流中央的一顆大石上,不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她說:我坐在石頭上,正苦惱該怎麼做的時候,忽然注意到對岸有棵大樹,但馬上想到自己不該注意看,只好繼續乖乖坐著,然後就發現樹底下有三株延齡草正在看著我。我不知道怎麼解釋,這三株延齡草在整片森林中顯得格外翠綠,尤其生意盎然。我反過來注視它們時,感受完全不同,是一種深深被接納的歸屬感。我的心頓時打開,忍不住落下淚來。我透過延齡草看見自己。它們對我說:『你當然屬於這裡。』千頭萬緒一時間全湧了上來,但最清晰的念頭是:要是人人都有這種體驗,世界會很不一樣。」

 

靈性生態的平衡與物質環境同等重要,因為兩者在根本上是合一的。要有效維持靈性生態平衡,就必須將靈性世界視為共同創造的夥伴。成功建立夥伴關係的訣竅則是有效溝通,這是人人都能培養的技能。溝通方式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方式是藉由開通感官覺知與靈性世界連結。某日,我開車返家,經過一個轉角後,巍峨的大理石山矗立眼前,我就住在山腳下。當時正值冬日,陽光照耀著紛飛的雪花,在山間與空中映射出七彩光芒。從未見過此番奇景的我,頓時為之震懾。就在這當下,我對這山的感官覺知開通了,看見前所未見的樣貌——整座山閃耀著結晶的波光,十分朝氣蓬勃。它不再只是佛蒙特州的群山之一,而是智慧高深的老者。我可以在他的臂膀漫步、聆聽、學習。我繼續往前行駛,方才的美景仍在心頭縈繞不去。回到家後,先前的領悟有了延續,大理石山指示說,要我跟隨他和心泉學習(心泉是我家旁邊的純淨山泉,我早已向其求教)。大理石山負責雄性的教導,心泉則負責雌性。一切從「心」的訓練開始。我的課題就是學習「成為愛」。我們能有如此深刻的溝通,是因為我願意敞開心門去經驗奇蹟,接受伴隨而來的收獲。

 

 

摘自—神奇的植物靈療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