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而非關係

 

 

當你是喜悅的,當你的本性中有著舞蹈,這樣的意識狀態就是愛;某些東西開始在你的中心產生共鳴、散發光采,某些東西開始在你的周遭脈動,開始擴散到他人身上:可以是女人,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擴散到石頭、樹木和星星。

 

當我提到愛,我是指這樣的愛:那不是一種關係、而是一種存在的狀態。永遠記住:每當我用愛這個字的時候,我是將它當作一種存在的狀態,而不是一種關係;關係是它非常次要的一個面向。但是你對於愛的看法基本上是屬於關係的,好像那就是全部了。

 

唯有當你無法單獨的時候,關係才是必須的,因為你對靜心還無能為力。因此,在你真的能夠愛之前,靜心是不可或缺的;你必須能夠單獨,徹底地單獨,同時又是無比地喜樂。如此一來,你就有能力去愛;這麼一來,你的愛就不再是一個需要、不再是一個需索,而是分享。你不會倚賴所愛的人,你會分享──而分享是美妙的。

 

單獨而喜悅的能力

 

然而世間通常發生的狀況是:你並沒有愛,你自以為愛的人,其實他的生命中也沒有一點愛,但是雙方卻彼此在要求愛,兩個乞丐相互在乞討!於是,在種種瑣碎、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在種種愚蠢的事情上充斥著爭吵、衝突,持續不斷的責備!始終相互責備著。最基本的埋怨是,丈夫認為自己得不到他想要的,妻子也認為自己得不到她想要的;妻子認為她被騙了,丈夫也認為他被騙了。

 

這哪有愛?沒有人擔心要如何給予,每個人都想得到;每個人都熱衷在獲取,卻無一人得到,反而都感到迷惘、空虛、緊張。那個根基被遺漏了;沒有根基,你卻動手在蓋殿堂,因此它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倒塌。你也知道你的愛曾經倒塌了幾次,但是你依舊繼續重蹈覆轍。

 

你是這麼不知不覺地活著!你看不到自己對生命、對別人生命的所作所為。你不斷機械化地、呆板地重複舊有的模式,你完全知道以前所做過的這碼事,而你也知道結果總是那個樣子,實際上你也有留意到結局會是一樣的,根本沒什麼兩樣。你正為它準備著一樣的結論、一樣的失敗。倘若你能從失敗的愛中學到任何東西,那會使你更覺醒一點,變得更靜心一點。就靜心而言,我是指單獨而喜悅的能力。

 

很少人能夠毫無理由地喜樂,只是靜靜地、喜樂地坐著!別人會以為他瘋了,因為一般人對快樂有一種觀念,就是它必須來自別人,你因為遇到一個美女而快樂、妳因為遇到一個俊男而快樂;但是在屋子裡靜靜地坐著,沉浸在那般的喜樂中,那喜樂從何而來?你一定是瘋了或是怎麼了!人們會懷疑你是否嗑了藥,變得神智不清。

 

沒錯,靜心就是終極的迷幻藥!它解放你自身擁有的迷幻力量,解放你被禁錮了的光輝,你變得如此喜悅,在你本性裡升起了那般的慶祝,因此你不需要任何關係,但你還是與人們連結著……而這就是連結與關係的不同。

 

越是給予,就越擁有愛

 

關係是一種你執著於其中的狀態;連結是一種流動、一種行動、一種過程。你與某人相會,因為你有那麼多的愛可以給予,所以你愛。一旦你了解這個不可思議的愛的算術──你給得愈多,你就擁有愈多……這完全違反外在世界的經濟學原則。一旦你了解,倘若你要擁有更多的愛和更多的喜悅,那麼你就給予和分享、純粹地分享;只要對方能夠讓你的喜悅分享出來,你都會感激對方。但這不是一種關係,那是河流一般的流動。

 

河流從一棵樹的旁邊流過,向它問好,滋養了它,灌溉了它……然後繼續向前行;繼續向前舞動,它不會執著於樹木;而樹木也不會問:「你要去哪裡?我們已經結婚了!在你離開之前必須辦好離婚手續,起碼也要協議分居的事宜!你要去哪裡?假使你要拋棄我,那又為何在我身旁舞得這麼美呢?那之前為何要滋養我?」不,樹木會帶著深深的感激,將它的花朵灑落在河面上,而河流會繼續向前行;風兒也前來,圍繞著樹木跳舞,然後又繼續向前吹去,樹木也給予風兒芬芳。

 

這就是連結,如果人類能夠成長、成熟,那麼愛就會是這樣的風格:人們相會、分享、前行,是一種非占有的品質、非支配的品質。不然的話,愛會變成一個權謀的歷程。

 

 

 

摘自—奧修談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