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記得大學時候上物理課,教授特別講解了時間與空間的概念,甚至提及科幻電影裡常見的蟲洞與時光機。課堂結束後,我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常會繼續發揮想像力,對空間的意涵進行更多聯想與創造,甚至發展成深刻而哲學性的對話。從那時起,我對「空間」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成為我與好友們之間重要的連結主題。
幾年之後,我來到美國,正式踏上了從工程師轉型為心理師的旅程。在心理諮商的第一堂課上,我再次與「空間」相遇。這一次的空間不僅限於物理的範疇,更多了心理與藝術的層次,很有趣地對應了我內在的轉變。
身為專修表達藝術治療的諮商心理師,我們第一年最核心的課程名為「表達藝術治療的歷史與根源」。我的恩師凱特(Kate),一位榮格取向的表達藝術治療師,特別向我們介紹了Temenos這個詞。
Temenos源於古希臘文,意指神聖的空間。凱特特別強調這個概念在榮格心理學及表達藝術治療中的重要性,並提醒我們,Temenos不僅是一個治療時的工具,更是一種生活中該具備的內在品質。
當時我對Temenos還不是很理解,但隨著我對表達藝術治療的深入學習與實踐,尤其經歷了「靈境追尋」(Vision Quest)後,我逐漸體會到Temenos不僅是理論上的概念,更蘊含著深刻的體驗智慧。
Temenos表面上似乎與宗教有關,但實際上的「神聖」指的是一個安全、滋養,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我們能自在地做自己,放下所有防衛,坦然面對並與自己不同面向相遇。即便是最黑暗、最不堪的自我,也可以在這裡坐下來,輕鬆地聊聊天、喝杯咖啡。我們不必扮演任何角色,只需真實地存在。
這樣的空間特質在表達藝術治療的實務中極其重要。表達藝術的精髓即透過五大藝術形式(視覺藝術、戲劇、舞動、音樂、書寫)具象化個案的內在世界,讓壓抑的情緒能量得以轉化,無意識材料浮現至意識層面,進一步培養生命覺察,重拾人生選擇的主動權。深刻的內在轉化過程,需要神聖空間作為根基。若缺乏這樣的空間,我們的內在很難完全敞開,因為當我們感到不安全或缺乏支持時,內心便會自動封閉以自我保護。唯有打造安全而滋養的神聖空間,創傷與陰影才可能被看見,並最終得以整合。在整合過程中,我們甚至能架起身、心、靈之間的橋樑,邁向更完整的自我。
許多宗教或靈修傳統也會刻意打造神聖空間,或許正與表達藝術治療的原理相通。不論是壇城、陣法或教堂,這些空間本質上都是一個無條件接納、令人安心與平靜的場所。此外,這些空間也常作為我們與神性或超自然力量相遇的連結點,透過這種連結,我們便有機會獲得智慧,促使生命轉變。從某種角度來看,宗教裡的神性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心理學上所說的內在智慧與無意識的資源。因此,無論透過何種方式打造Temenos,都能帶給生命轉化、日常生活的保護與能量的補充。
然而,要為自己創造這樣的神聖空間並不容易,也不會有絕對完成的一刻。生命時刻處於流動變化之中,我們的需求也因此不斷調整。保持對自我真實狀態的覺察,誠實面對內在需求,正是生命力的展現。就如同我在靈境追尋的三日旅程中,不斷調整自己所選擇的地域,以確保在每次內在探索與冒險時,都能感受到足夠的安心與支持,讓自己擁有力量持續向前,經歷蛻變。
或許我們都能試著思考一下:「我需要的神聖空間會是什麼樣子?若要將它落實在生活之中,又會呈現出什麼樣貌?」如果還沒有明確的方向,不妨去探索各個宗教或靈修傳統的聖地,透過實際的體驗來感受Temenos,從而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神聖空間。我相信,這將為生命帶來截然不同的轉變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