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智?

 

心智是一捆想法。

什麼是心智的第一個想法、根源的想法?

 

心智的第一個想法、根源的想法是「我」這個想法。所有其他的想法都由本壘,由「我」這個想法及感受延伸而出。

 

想像一棵樹。樹木的中心是樹幹。所有其他的樹枝都是由樹幹延伸而出。樹枝很多,密密麻麻,但是它們全都由單一的樹幹延伸出來。

 

樹幹就是「我」的感覺。所有其他的想法都由「我」延伸而出。心智就像茂密的樹冠,有許多想法也非常複雜,但這一切的複雜都是由「我」而來,那是先於複雜的單純認知者。複雜就是失焦的心智。回歸「我」的感覺就像回家,一切都好,安靜且圓滿。「我」是心的名字。

 

回到「我」去檢視欲望

 

想一想。所有想法都與你有關。我有這個感覺。我想要那個。我喜歡這個。我不喜歡這個。所有想法都是由無法避免、永遠存在的「我」放射出來。可是「我」本身卻未受檢驗。當你說「我」──每天你會說上幾百次──你指的究竟是什麼?

 

苦難來自與這個中心失去連結,沿著心智的枝幹爬出去,感覺不穩定。你走得越遠,感覺越不穩定,因為你走上一個樹枝,遠離中心。平靜的來臨是你從心智的末梢撤退,回到穩定的樹幹,回到心,那是永不失敗的「我」的感覺,它不會游移,平靜就安住在這裡的靜止之中,先於想法而存在。

 

現在回頭談「說話或聆聽」。保持在「我」的感覺內,就是保持在中心,也就是說,這是先於說話/心智出現之前的聆聽模式。之所以會沿著想法的樹枝爬出去,是因為你離開了聆聽,離開了中心,並且開始說話。

 

人一直在外面尋找快樂,藉由追逐欲望。不過欲望似乎從未滿足。總是有另一個欲望等著出現。欲望無法滿足於短暫的事物,因為這永遠無法真正滿足;欲望只有休止才會滿足,要回到欲望出現的那個不動的泉源。

 

你存在的真相

 

珍娜和體重及憂鬱症奮戰著;兩者彼此相關。雖然她減輕了一些體重,她還是會暴飲暴食。她可以一口氣吃完一大包巧克力,洋芋片或冰淇淋也是一樣。在這麼做之後,她會自稱是個輸家,憂鬱症就會發作。

 

當珍娜說:「我要吃洋芋片」,我問他:「是誰有那個想法?」她立刻就明白了我要說的。

 

「我要吃洋芋片」這個想法並沒有實相,除了你所灌輸的實相之外。這個想法並不真實。將實相由那個想法收回。切記:對真理的渴望必須超過對幻覺的欲望──這個幻覺就是相信時間範疇內任何並無實質的事物真的能提供不變的快樂。

 

什麼是真實的?

 

什麼是真實的?

 

我隱約餓著,想要獲得滿足。

我想我要吃塊巧克力。

嗯,巧克力很好吃,可是無法深入安慰我。

我還是想吃點什麼。

所以我想好好吃一頓。

 

我要去吃到飽餐廳。

喔,我真飽,不過我知道,

再幾小時我就會再次感到飢餓。

或許我該試試上床。

該窩到我太太身邊。

 

上床很好,但是我知道我會再次感到飢餓。

看來,會來到的一切都會離開。

來來去去的事物沒有一個似乎真能滿足。

什麼會滿足我的飢餓呢?

等等,我想我知道了。

很明顯:「什麼不會來來去去?」

什麼是真實的?

 

「我是。」

 

──摘自《存在之美》生命潛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