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自己,然後觀照-今天、明天、永遠。

愛必須從這第一步開始:愛你自己。

 

不要譴責自己。你不僅被過分責備,還將所有的罪過都承攬下來,這是對你自己的一種傷害。從沒有人認為自己俱足價值,也沒有人曾想過自己是神的創造物,更沒有人覺得自己是被這世界需要的,這些想法是具毒性的,就像是被自己母親的母乳所毒化,你已經中毒很深了,這即是你過往一生的寫照。

 

有史以來,自我譴責就像團漆黑的雲霧籠罩著人類,如果你對自己有譴責,你要如何成長?又怎麼才能成熟?如果你總是責難自己,你怎麼能夠對存在還有虔敬的心呢?要是你無法敬仰你內在的存在,你也無法敬仰他人身上的存在,這是不可能的。

 

一個愛自己的人,很容易就具備了靜心品質,因為靜心的意義是和自己在一起。假使你痛恨自己-正如你現在的樣子,正如你忠心耿耿地奉行別人告訴你的「不要愛自己」-假使你討厭自己,你要怎麼和你自己在一起?靜心不是別的,正是享受你的單獨,能單獨與自己在一起是很美的。慶祝你自己,這就是靜心的精華。

 

靜心不是一種關係,在靜心之中完全不需要別人,你對你自己而言就夠了。你浸濡在自己的榮耀裡,沐浴在自己的光芒中,單單活著就令你感到無比的喜悅,因為你存在。

世上最偉大的奇蹟就是你我的存在,活著是最為不凡的奇蹟,靜心能開啟這扇偉大的奇蹟之門。然而,只有愛自己的人可以靜心,不然你總是在逃開、躲避自己。有哪一個人想要見到一張醜陋的臉?又有誰願意走進一個醜陋的內在?誰會想深入自己的那灘爛泥巴,探索自己的幽暗面?要是你認為自己是一座地獄,你還會想進去裡面看一看嗎?你一定會想用漂亮的鮮花將一切掩蓋好,因為你總想逃避自己。

 

所以人們才無時無刻需要有人作伴,他們無法和自己在一起,只得尋求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與他們為伴,只要可以讓他們忘掉自己的,不論什麼辦法都可以。例如花兩、三個鐘頭坐在電影院裡,觀看一齣愚蠢的電影;或是讀好幾個小時的偵探小說,虛度他們的時間;或者一再地看同一份報紙,只因為不知道做什麼其他的事才好;他們會打牌或下棋,據說是為了打發時間,好像時間多得用不完似的!

 

愛你自己,佛陀這麼說。這將可以蛻變整個世界,還能夠將醜陋的過去全部了結。愛自己,宣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代表著新人類的誕生。因此我總是談愛這個主題,但愛是由一己開始,接著才能擴大出去。愛會自行不斷擴張,你並不需要做任何事來使它擴展。

 

愛你自己,佛陀這麼說,緊接著祂又再加上一句話:「然後觀照。」那即是靜心,那是佛陀稱呼靜心的方式。但先決條件是愛你自己,接下來才觀照;假如
沒有愛自己就開始觀照,你也許會經歷到瀕臨自殺的感覺!許多佛教徒很想自殺,因為他們沒有留意這經文的前半段,而直接跳到第二步:「觀照你自己。」事實上,我未曾在任何對佛陀《法句經》的評論中,見過任何人注意到第一句話:愛你自己。

 

蘇格拉底說:「認識自己。」佛陀說:「愛自己。」佛陀的話更真實,因為除非你能愛自己,否則你永遠無從了解自己。了解是後來才會出現的,愛先為認識自己做好準備,愛是認識自己的一個機會,也是認識自己的正確的方式。

 

-摘自《愛自由與單獨》生命潛能出版

書籍介紹:https://reurl.cc/N6O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