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整合早已存在於你本質中最核心的深處,
在你最中心的所在,你是整合的,不然你根本無法存在著。
你怎能沒有中心而活著?馬車能往前走是因為在輪子上有不動的中心—車軸,
當馬車移動的時候,車軸就在那裡,不管你知不知道它的存在。
你活著,你呼吸,你有意識,生命在進行著,所以一定有一個軸心在生命的輪子上,或許你沒意識到,但是它是在那裡的,沒有它你不能存在。
所以第一件事也是非常基本的事:沒有去「變成」這回事,你本來就是,只要走進去你就會看到它,那是一個發現,而非一個成就的結果。
你一直都攜帶著它,只是你總是太執著於表面上的事,於是你看不到它,你一直都背向著它。
去創造出一點洞察力,洞見(insight)這個字眼很美—它的意思是「看裡面、往內看、在裡面看」。
因為眼睛是向外張開的,手是向外伸的,而腿往外走,靜下來坐一會兒,鬆掉那些表面的事情,眼睛閉上進入內在……不花任何努力。
只需放鬆—彷彿一個人正往下沉,而他不能做什麼—我們連快被淹沒時都還在繼續做一些事情。
如果說你可以只是允許它發生,它會自己浮出表面,在一堆雲霧之間,你會看見中心的出現。
生活有兩種形態,其一是行動模式—你去做某些事,另外一種是接收模式—你只是接收。
行動模式是向外的,倘若你想要更多錢,你就不能只坐在那裡,錢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給你的,你必須為它奮鬥,而且要用盡各式方法跟手段—正當或不正當的。
光是坐在那裡不會有錢的,你想要權力。你要當政治人物,你就得為你要的做些事情,因為它們不會自行發生。
整合的中心不用被帶進你裡面—它已經在你裡面,我們已然想不起該如何看見它,已然忘記如何去懂它,我們要從行動模式漸漸移轉到接收、被動的模式。
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想得到的就是採取行動,這個部分已經變得太僵硬,必須要鬆一鬆才行:你必須要花上幾分鐘、幾個小時,有時甚至是好幾天的時間,讓自己完全處於另一個模式狀態當中,就只是坐著,讓事情自行發生。當你看著夕陽的時候,沒有人會要你做任何事情,你只是看著;當你看著一朵花的時候,你需要做什麼嗎?你只是看著。
佛陀曾說:「當一塊浮木,像一椿木材一樣漂浮在溪流中,不管溪流走到哪裡,就隨它而去,而你不花一丁點的力氣。」
這就是祂所指的意思,佛教的整個方法都是屬於被動模式的,所以你才會看見佛陀坐在樹下,祂留給人的印象就是祂坐著的神態,祂就是端坐在那裡,除此之外什麼都沒做。
—摘自《奧修談成熟》生命潛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