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product.bundled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ndle_group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yandge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gif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 field.nam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product.set.open_variation' | translate }}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item.variation.name}}
{{item.quantity}}x NT$0 {{ item.unit_point }} Point
{{addon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addon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addonItem.quantity}}x {{ mainConfig.merchantData.base_currency.alternate_symbol + "0" }}

撰文/林德偉

從去年底開始,我連續閱讀了幾本歐文‧亞隆的書。歐文‧亞隆以其存在主義的治療取徑而聞名,他幫助了許多人面對存在的孤獨、對死亡的恐懼、生命的無意義等。他在書中多次提到自己對死亡有深深的恐懼;他太太瑪莉蓮也因為罹患癌症,但治療不見效,最後選擇合法自殺。即便他有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也難以承受其妻死去帶來的痛苦。這段期間的閱讀經驗高度地環繞著死亡而行進。

 

或許是如此,年假期間我夢見了一個奇特的夢。夢中有個敗德的男人打破了許多骨灰罈,並明確地告訴我,我會在三十五歲死去(夢中我覺得自己是三十一歲)。我隨即感到對這個世界的不捨,心裡想著,是否該和那些曾經親密,但如今親密不再的人和解,或至少可以在最後有個善意的告別?但醒來後覺得滿好笑的,我實際上已經三十九歲了!

 

我當時在玩《闇龍紀元:紗障守護者》,前述夢境兩天後,劇情來到死靈法師艾姆利奇揭露了其自身對死亡的恐懼──這是我多年電玩經驗的頭一遭,我從來沒有看過類似的劇情設定,而且不是輕描淡寫地帶到這個議題而已,那就是該角色的核心故事。這些事情串在一起,似乎有什麼力量把死亡這個主題推出了平面的宇宙,要我往那裡看一看。

 

年假過後便聽聞了大S逝世,起初我不覺得自己有太大的感覺,但後來發現,我其實在心中為其哀悼著而不自覺。他和小S主持的《娛樂百分百》曾是我不快樂的求學生涯的慰藉,即便成年後他們有些價值觀我不是那麼喜歡。對我來說,他們像是曾經很親近的朋友,後來就算疏遠了,但對他們還是有些基本的情感。

 

我的學生時代與《娛樂百分百》有高度的連結,而大S的逝世彷彿強調了我生命中某個時代的「不再存在」。再回頭檢視前述的夢境,年齡的錯置(數字一與九正好是開端與結尾);被砸碎的骨灰罈與死亡的宣告,或許都重複地象徵著舊認同的死去。在那哀傷背後,我其實也在哀悼著自己的年輕不再,而且意識到死亡離我越來越近了,那夢看來頗有中年危機的氣味。

 

對於死亡,亞隆曾提出一個很具撫慰性的概念,有些人之所以害怕死亡,是怕自己「不再存在」,但亞隆意識到,即使我們的肉體會消滅,但我們的言行可以為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成為他人生命中的「漣漪」。這讓我想到「鯨落」,也就是鯨魚死後,屍身落進深海的過程。在那過程中,鯨魚的屍身可以餵養不同的海底生物長達數年到數十年。「漣漪」就是人類自身的鯨落,不管我們的肉體在不在,但我們的精神會在他人如深海般深邃的心靈背景中持續落下,滋養他人。那某種程度地延續了我們的存在。

 

這也讓我想到《靈媒眼中的世界》作者所說的,「愛永遠不會真的消亡,而且他們的親友在靈界中仍與在陽世的人連結著,從天上照看著他們。」無論生死,我們都有可能以自己的方式滋養他人,讓自己的「鯨落」落在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