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航行之道》主要關注的是非尋常意識狀態對精神醫學、心理學、心理治療的意義。不過,這項工作也創造出許多有意思的哲學、形上學以及靈性的洞見。人若是運用全向狀態進行系統性且有紀律的自我探索,無論他們最初的動機為何,系列性療程早晚都會呈現為深刻的哲學與靈性探索。

 
我們很難想像,有哪個主題會比死亡與臨終更具普遍性,與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現代工業文明對死亡的恐懼有著大規模的抗拒,如果拿來與古代與工業發展前的文化對照,將會更令人驚訝。後者對死亡的態度截然不同。死亡在他們的宇宙觀、哲學、靈性與儀式生活、神話學,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著核心角色。薩滿信仰、通道儀式、古老的死亡與重生祕儀,以及世界偉大宗教所發展出的「神聖技術」工作中(見第一冊P48)。這些情境全都提供了「臨終前的臨終」相關練習。這些事件中的啟蒙者有機會體驗到心理靈性的死亡與重生,這會讓人們超脫對死亡的恐懼。
 
來自不同領域意識研究的觀察卻挑戰了唯物論的理解──根據唯物論,生物死亡代表存在本身的最後終點。然而相關研究的經驗與觀察不僅挑戰了對意識本質、對意識與物質關係的傳統理解,也觀察明確關係到意識在死亡後存續的可能性。
 
意識在死亡後存續的幾種可能型態
 
1. 死亡門檻的種種現象:靈視、死亡當時發生難以解釋的物理事件,例如手錶停下又繼續走、鐘聲響起、畫作或照片由牆上掉落,以及其他似乎宣告某人過世的類似現象。
2. 前世經驗:有一類超個人經驗非常直接關係到意識在死後的存續問題。這類經驗包含了記得或重新經歷其他歷史時期,或是世界其他地區的鮮明場景。
3. 兒童自發性的前世記憶: 有許多幼兒的案例,他們似乎記得並描述自己先前在另一個身體、另一個地方,與其他人有過的生活。
4. 成人的自發性前世記憶:自發出現的、鮮明地重新經歷前世記憶常出現在自發性的全向意識狀態事件(靈性緊急狀態)中;不過,不同程度的記憶也能或多或少發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普通意識狀態。
 
死者的鬼魂以及與死者溝通
 
直接與死者遭遇並進行溝通,這類經驗不僅發生在這些人死去的時刻,或是作為瀕死經驗的一部分,也會在更晚期之後發生,或許是自發地出現,或許是在啟靈藥、經驗式心理治療或靜心誘發的全向狀態中出現。在某些情況中,鬼魂會有清晰且可分辨的身體標記,是在死亡時所留下的,這也是感知者所不知道的。有些案例特別有趣,其中死者傳達了某些明確且準確的全新資訊,可以進行驗證或連結到驚人的共時性。
 
死亡與臨終研究對個人與社會的意義
 
面對這樣的材料,接受對死亡的恐懼,這有助於療癒、形塑正向人格以及意識的演化。正如我們在探討古代死亡與重生祕儀時提到的,這種「臨終前的死亡」會深刻影響生活品質與基本的存在策略,會降低非理性的驅力(「原地踏步」或是「老鼠轉圈」那樣的生活),增進活在當下、享受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將自己由對死亡的恐懼中釋放,這種自由的另一個重要後果就是徹底向宇宙性、非教派類型的靈性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