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面對自己?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面對自己,但是到底如何去面對,為什麼要去面對呢?

 

  現在眾多的身心靈老師都會提倡說要面對自己。遇到挑戰,心七上八下的時候,我們也會聽見人人口口聲聲說要面對自己,但是到底「面對自己」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好像並沒有人對此多做解釋。這四個字雖然看似很簡單,但卻好像不容易。

 

「面對自己」其實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覺察。

覺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覺察的能力代表能夠觀察與看見當下所發生的事情,這包括看見內在世界與外在環境。

 

  內在世界是由此刻流動的情感,身體的感受與頭腦的影像和思維所組成的。外在世界代表五官所經驗與看見的東西,譬如眼睛看見的花草、鼻子聞到的香水氣味、耳朵聽見的音樂、嘴巴嚐到的食物和手或身體接觸到的物體。

 

        這些感官上的經驗形成了所謂的外在世界,而跟外在世界的接觸往往會帶動內在的世界。比如吃飯的時候,當我們聞到美食也嚐到美食的時候,就會產生愉悅的心情,身體可能就會放鬆,頭腦可能會說我下次一定要再來,或一個類似的回憶會被喚醒,想起某某時候跟某某人也吃到好吃的東西。

 

        也有其他時候,我們外在世界跟內在世界是分離的。就像分手的時候,內在世界的情感太過強烈,各種念頭與影像佔領了一切的空間,然後就好像變成行屍走肉一般,任何外在的刺激,都無法造成任何的波動,完完全全的被封鎖在內在世界裡。當情況演變到某一個極端時就會產生心理狀況,例如憂鬱症、焦慮症等等。當引發這些症狀時,我們就得開始「面對自己」。

 

 面對自己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面對或正視的「自己」是什麼,這就是覺察所的作用,了解當下內外世界所發生的事情。這就好像退一步看著自己所發生的一切,有如旁觀者般見證一切事物。

 

  當擁有這個能力之後,我們才可以進入下一步,面對它。當不知道它是什麼的時候,就無法真正的看見,也就沒有機緣去整理與成長。

 

        有人可能會好奇說,那我們如何培養覺察力呢?其實並不會很難,就以內在與外在兩個世界為框架,我們以專注呼吸來感受此刻發生了什麼。藉由深呼吸,我們可以先把專注力放在外在世界,然後問自己說,我聽見什麼?我看見什麼?我聞到什麼?我嚐到什麼?還有我摸到或碰到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可以重複兩三次。以上的練習結束後就可以進入到內在世界的覺察,這個時候問的就是,我現在身體的感受是什麼?我此刻的情感或心情是什麼?我腦海當下浮現哪些念頭與影像?重複幾次這個練習。

 

        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變得越來越敏銳,當遇到挑戰的時候,就能有機會能平靜下來,好好檢視發生了什麼。當我們擁有這個能力之後,我們才真正有辦法去面對自己。透過覺察,我們的內外世界得以呈現,很多壓抑、從來沒機會檢視與整合的東西會慢慢浮現,這時就是一個珍貴的機會。這個機會讓我們可以跟這些從來沒意識到的東西面對面,這些都是自我的一部份,榮格心理學稱它為陰影。

 

        陰影是我們往往沒看見或選擇不去看見的一部分,但同時它也是一個未實現的潜力。面對自己後得到的禮物就是可以看見陰影,然後把它整合,讓我們更有力量,而不是被舊有的模式主宰。因為透過看見,我們就能選擇,當擁有選擇的時後,我們就有生命的自由權,不管是做同樣的選擇還是新的決定,這都變成我自主的選擇,我們便不再扮演無奈的受害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面對自己、面對陰影,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認識我是誰,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而這就像練功一般,一直一直的修煉,培養覺察。

 

  直到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原來生命可以那麼自由。

 

 

資料出處:LIFE立羽言成:https://goo.gl/8ThX3D

 

讓立羽言成陪你踏上英雄之旅,找回真正的你
https://goo.gl/6ARi2u
 

 

進一步了解的許翊誠(Clark)老師如何「放棄年薪百萬工程師職位,成為幫助千百人的心理治療師」:

https://goo.gl/psGrvC